不得不說517廠的效率很高,第二天一條有關騰飛廠廠長頂撞洪教授,導致德高望重的醫學專家氣病暈倒的流言便在展銷會上流傳開來。
與此同時一些博人眼球的媒體開始跟蹤報道,有點火的,有抨擊的,還有辟謠的,總之真真假假的消息讓人應接不暇。
這也就罷了,更關鍵的是那些承銷進口醫療設備的貿易公司在這個時候出手了,別人對騰飛廠轉行醫療設備可以聽之任之,可那些代理各種國外先進醫療設備的貿易公司可不行。
要知道每年他們在這塊都能賺取超額利潤不說,由于產品不跟普通大眾接觸,因此整體非常低調,弄得再過火兒,也不會像進口小汽車、進口家電那樣弄得招人恨。
卻不成想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居然推動醫療設備國產化,你要是國產化了,還有自己什么事兒?所以必須壓死。
于是他們這幫人利用媒體的謠言,以及前段時間有關騰飛廠產品質量低下的報道,再加上這么多年他們在醫院系統耕耘的人脈,硬是沒讓騰飛廠醫療設備的銷售渠道建立起來。
這些貿易公司本以為這樣就能讓騰飛廠知難而退,實際上也的確跟他們想象的一樣,第二天應洪小松的要求,京城各大醫院的采購負責人走馬觀花的轉了一圈兒,沒有半點兒要買的意思后,騰飛廠就提前退出了此次軍轉民產品展銷會。
隨后的幾天雙方在小報上和醫院系統內你來我往,無非是一個想要守住營壘,不準外人進入;另一個嘗試攻堅,意圖打開銷路。
看似你爭我奪的好不熱鬧,但各大貿易公司卻覺得,他們這次依然穩操勝券,畢竟類似的攻堅戰這幾年他們打過不少,比如機床設備、比如礦山機械、比如精密儀器等等。
只要國內的廠家做出同類型的產品,他們就會盡其所能的打壓,各種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論調甚囂塵上,在憑借高昂的回扣和人脈關系,可謂無往而不利。
在醫療設備這一塊盡管是第一次與國內企業進行攻防戰,但各種設備在進口上來說,套路都是一樣的,正因為如此,騰飛廠想要虎口拔牙,很難!
哪怕領導航空系統的部委在背后暗中使勁兒也不行,正所謂隔行如隔山,部委能玩兒轉飛機,可醫院這塊他們還是沒啥經驗,除了下屬醫院外,其他的也只能干瞪眼。
直到軍轉民產品產銷會結束后的一個月,某權威媒體上突然發表了一篇名為《在改革大潮下,國內產品的出路——一論進口替代的重要性》
文章以客觀公正的視角闡述進口替代對國家工業、國防、農業、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同時點明這是國企改革的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思路。
即以技術為核心,脫離重復的,低端的,低利潤的粗放生產,依靠國營企業的技術和人才優勢進行高端的,附加值大的進口替代產品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