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這次莊建業的對手不在是凌厲如風的李斯特,而是老謀深算的林德曼,而且還極端的視財如命,就這么一個恨不得能從破爛的二手裝備里榨出最后一美分的家伙,指望他能把十億美元如數給騰飛廠那才叫見鬼呢。
要知道風雨飄搖的H公司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海量的資金。
于是這老家伙干脆玩兒起了當初向以色列傾銷二手破爛裝備的把戲,在美國這邊通過龐大的人脈關系,放出風聲,說自己年紀大了,管不了H公司那么久,等維持住現有的無人機市場份額后,就準備把公司出售。
不過現階段H公司的產能遇到了問題,需要引進一些成熟的先進制造裝備,提升無人機的產能,以便把H公司優勢完全穩固下來。
聽到這個消息,那些早準備吞掉H公司的美國航空巨頭們,就跟問道腥味兒的貓,一個個全都湊過來表達自己的“善意”。
至于目的,無外乎只有一個,那便先把注給押上,等H公司再養肥一些,吞掉才更有味道。
介于H公司如今在無人機領域的地位,搶先押注的人非常多,林德曼雖然行動不便,且脾氣古怪,但卻是個長袖善舞之輩,在幾個巨頭之間可謂是左右逢源,從波音弄個二手設備,再麥道淘個裝備技術方案,在通用拿下幾個發動機裝配上的夾具,從諾斯羅普哪里再搞個精密測量儀器。
總而言之,跟個高級要飯的一樣,是東搞一些,西要一點兒,零零碎碎弄了三、四十個集裝箱,一股腦的全都給騰飛廠運過去,并鄭重其事的告知騰飛廠,這些設備是美國航空制造業最先進的成套設備,總價值超過30億美元。
實際上,這些不成體系的東西,林德曼連兩億美元都沒用上。
可既便如此,林德曼還是覺得虧大了,心疼得要命的同時,通過這一次騰飛廠的反抽也發現H公司的短板太過明顯,覺得李斯特控制騰飛廠的思路非常正確,只可惜這一次有些操之過急,才被騰飛廠抽冷子捅了一刀。
對此,林德曼非但沒生氣,反到覺得騰飛廠很有意思,這么能折騰,居然折騰到他的頭上,這么多年他林德曼還是第一次見到,既然如此,那就慢慢耗著,到底看看最后誰能弄死誰。
暗下決心的林德曼在恢復與騰飛廠一切往來后,便把H公司重新交到李斯特手上,并告知他,關于騰飛廠的收購不要碰,由他親自負責。
等李斯特回到CEO的位置上后,再一看公司的賬目,差點兒沒一頭栽倒,所有從騰飛廠訂貨的無人機平臺幾個全都漲了三成,這還不算,以后每年都要上浮兩成,美其名曰匯率浮動差價。
李斯特很想罵娘,這NM漲價就漲價,還搞什么匯率浮動差價?
然而罵歸罵,李斯特也知道如今這情況自己是毫無辦法,不過既然林德曼開始親自抓收購騰飛廠的事,想必騰飛廠的好日子也快到頭了,別人不清楚,李斯特可是比誰都知道,林德曼可不單單如表面那么簡單,真要是認真起來,美國以外的企業真的很難擋住他的雷霆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