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拋開這些主觀因素不談,右翼進攻部隊扮演的可是蘇軍,怎么可能只有地面部隊?強大的航空突擊力量和戰略運輸力量是擺設嗎?
果然,當空降部隊準備組織第四次進攻時,右翼攻擊群呼叫的空中支援到了,從而導致空降兵部隊的進攻還未開始,就被鋪天蓋地的空襲所覆蓋。
與其同時,假想敵部隊的空中運輸力量也抵達右翼攻擊群所在區域,一件件彈藥、食品以及油料雨點般的傾瀉而下,瞬間便將后勤匱乏的右翼攻擊部隊補充了個七七八八。
旋即被空降兵部隊按在地上摩擦了將近一個小時的右翼攻擊部隊就跟發了瘋的公牛一般,在作戰飛機以及大口徑火炮的掩護下,向著空降兵部隊發起及其兇猛的反擊。
此刻缺乏重武器的空降兵部隊的弱勢便顯示露出來,別說構筑防線了,連抵擋都都十分困難,只能朝著西南方向且戰且走。
而右翼攻擊部隊卻緊追不舍,似乎不把這股當面之敵吃掉決不罷休。
這個時候已經抵達某臨時機場的總部首長,在臨時的導演部內展開了地圖,其他兩個主要方向還在焦灼,但空降兵部隊與右翼進攻部隊的局勢卻日趨明朗,看著參謀在地圖上標注出來的態勢,總部首長沒有絲毫表情,似乎也覺得空降兵部隊也就如此了。
正如他在之前的那個丘陵上所說,空降兵部隊的旋翼機太少,只能做個小股滲透和偷襲,形成不了左右整個局勢的戰役突擊力量,從而對整體的局勢影響不大。
對此包括總部首長在內的眾多高級軍官心里說不失望絕不可能,畢竟類似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戲碼誰都愛看,然而從古至今除非掌握絕對的優勢,否則哪有那么多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
要不然也就不會稱作是戲碼,而是會被叫做案例。
于是這幫軍隊大佬們的目光開始有意無意的從西南戰線上挪開,把專注點放到另外兩條戰線上,特別是東南方向,進攻部隊將手上的預備隊投進去,頂住了假想敵部隊的鉗形攻勢,進攻部隊雖然損失慘重,但戰斗力還在,正在跟預備隊配合對假想敵發動反擊。
與此同時東北方向的進攻部隊也已經站穩腳跟,與當面的假想敵部隊形成對峙局面,整個戰場似乎陷入了膠著狀態。
偏偏在這個時候,右翼進攻部隊忽然停止對空降兵部隊的追擊,整體一個大轉彎,沿著56號公路想著東南方向的進攻部隊側后方撲了過去。
“大局已定!”
看著參謀更新完地圖上的態勢后,不少高級軍官的心里便冒出這四個字,因為重裝機械化的右翼進攻部隊這個時候猶入無人之境,只需幾個小時就能沖到東南進攻部隊后方,將其包圍殲滅。
這個時候誰能擋住假想敵部隊?
沒有!
總部首長似乎也覺得這次演習到此為止,一雙眼皮再次耷拉下來,好似只等最后的結果,便在這個時候匯報最新戰況的參謀急匆匆走過來,一句話就讓全場之人為之大驚:“報告,空降兵部隊發動斬首行動,右翼進攻部隊指揮所遭到攻擊,包括指揮員在內,整個指揮班子全部陣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