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騰飛廠做的一些航空領域的專用設備關鍵的核心技術并不是某個元器件,而是基于各個元器件的創新式的整合。
換句話說,騰飛廠如今在專用設備上玩兒是更高端的系統標準的制定,日本的元器件,美國的集成電路,歐洲的機械結構,一般企業見到這些不同廠家,不同規格的產品會頭疼的要命,可騰飛廠卻能將他們有機的聯合在一起,然后注入一個強大的靈魂,最后另其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質變效果。
以此產生細分領域的行業標準,反過來給配件供應商立規矩,規格,性能不是你們說了算,而是要看騰飛廠的想怎么干,你說你覺得怎么,怎么,對不起,我不要你覺得,我只要我覺得。
正因為如此,騰飛廠在這方面對于日后可能有卡脖子的事情其實并不是很擔憂,因為騰飛廠掌握的是關鍵專業設備的靈魂,控制的是大腦,某天有人看你不順眼,切了你的胳膊腿,然后叫囂著說,讓你死無葬身之地。
對騰飛廠來說還真就沒什么打緊的,因為在機械設備領域胳膊腿又不是啥血肉之軀,沒了可以再換,日本的光學厲害,聯邦德國的也不差;美國的集成電路很強大,日本的也沒落后多少。
既然可替代,那有什么好怕的?
更何況,莊建業難道就不會在國內布局嗎?不說別的,華北光學研究所最近就很積極,騰飛廠每年在激光元器件一項上就進口超過三百萬人民幣,周磊早就看得眼熱了。
如果騰飛廠那些應用激光技術的成套設備能夠推廣鋪開,市場更是會呈幾何量級增長,到時候的價值就不是幾百萬,而是幾千萬甚至是上億。
這么大的蛋糕全都讓國外的廠家吃掉,周磊和他的華北光學研究所只能用痛不欲生來形容,所以這段時間華北光學研究所一直在做進口替代工作,如今已經有兩種關鍵元器件成功應用到激光精準測量系統上。
就是激光蝕刻機上的二氧化碳激光器,華北光學研究所也取得相當大的進展,相信用不了多久,這個關鍵元器件就可以被國產代替。
類似的事情還發生在航空計算機研究所身上,他們同樣在騰飛廠一系列專業生產設備的研制上看到了龐大的市場機會,如今已經從最開始的兼職配套,到現在開始成立專職的直屬業務部門,從事工業領域的計算機研制、工業軟件開發、自動化控制等業務。
甚至連十號工程的參與方,飛行機械研究所,也開始在這方面與騰飛廠深度合作,從而進軍專業設備的配套業務,進而在高端制造領域分一杯羹。
出多少力,就分多少錢。
這是一個連農民都知道的樸素道理,在專業設備這個高端制造領域,莊建業便將這個精髓發揮的淋漓盡致,騰飛廠歡迎國產,同樣不排斥進口,但前提是要符合騰飛廠的標準,基于此,一切衍生出來的龐大市場,騰飛廠可以與國內外的合作伙伴一同分享。
這是一個積極向上的企業的胸懷,更是一個航空專業設備領導者必須具備的素質。
基于此,騰飛廠不但需要進口,而且需要大量的進口,因為這不單單是為了解決騰飛廠自身的生產問題,更是重新定義專業制造設備標準,實現國內在高端制造領域彎道超車的一次長遠布局,畢竟騰飛廠要向航空專業設備領導者這個小目標更進一步,就必須要定標準,立規矩,讓后來者只看到背影和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