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建業這番話說得那叫一個毫不猶豫,大有一聲命令便慷慨赴死的豪邁氣概,至于心里頭更是樂開了花,空軍立項,型號運6。
這是什么?妥妥的合法準生證啊。
騰飛航空制造總公司想要進軍有人駕駛飛機領域,最大的障礙不是技術、不是人員更不是場地和資金,而是上級的合法準入。
畢竟航空飛行器不同于電冰箱、洗衣機稍微申請一下就能拿下來,能上天的東西在任何國家都很要緊的領域,資質的審批非常嚴格,至于拿下資質的審批,新型號的立項同樣麻煩無比。
莊建業當初不是不想走正規道路,向上級部委提請騰飛航空制造總公司生產有人駕駛飛行器。
然而在部委總覽的國內航空產業的大布局中,騰飛航空制造總公司的定位是先進無人飛行器以及航空航天專用設備研制生產的改革試點。
正因為如此,對莊建業的申請不能說排斥,但也沒那么積極。
再加上新型號的立項又要涉及一大堆的前期論證,專家評審,可行性評估等等工作,麻煩不說,耗時還特別長。
莊建業干脆在繼續申請的同時,以科學研究為目的,對運5這款老型號飛機進行理論驗證研究。
反正洞拐廠提供的飛機連發動機都沒有,騰飛航空制造總公司手頭正好又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換上試試總不至于出格吧。
于是乎航空制造總公司就借著這么個蹩腳的理由上馬了改進型運5的研制項目。
對此部委倒沒什么意見,老型號,技術水平又不高,航空制造總公司再折騰能折騰到哪里去,所以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至于經費、技術、設備、生產,部委除了提供一小部分科研方面的計劃內補助外,絕大部分都是航空制造總公司承擔。
可既便如此,航空制造總公司依舊沒有跳出改進型運5的條條框框,哪怕把機身改的已經連老運5這個媽媽都快不認識了,但經典的雙翼設計依舊保留,沒法子,去掉了那還是運5嗎?
就算來飛行試驗中心做飛機靜力測試那也是打著科研的幌子。
按照莊建業原來的打算,等一些地面測試和試飛結束后,再利用總公司旗下的航空隊在邊疆區天上南北做幾次具有展示性質的航空運輸任務,等積攢些口碑,在利用媒體和民航方面的人脈操作一下。
然后在部委那里拿個運5C或者運5D的正式型號,莊建業這套先上車后補票的目的就算達到了。
至于能在邊疆區和藏區能獲得多少訂單,莊建業還真沒仔細考慮,畢竟這款改進型運5只是航空制造總公司進軍有人駕駛飛行器的一個突破口,今后一系列的改進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