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刷經驗最好還是用飛機比較好,莊建業也想這么干,可現實的情況是除了空軍測繪大隊出于機密設備必須純國產的思路,所采購的無偵—8A“普拉斯”無人機上應用了D—30ML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外,并沒有其他單位采購裝備D系列航空發動機平臺的單位。
即便是空軍測繪大隊,采購的數量也不足以支撐騰飛動力刷經驗的要求,滿打滿算才六架無偵—8A,算上預備的更換配件兒,空軍測繪大隊一共裝備了二十四臺D—30ML渦輪螺旋槳發動機。
本來還指望著國內那個單位能采購同樣裝備的D—30ML渦輪螺旋槳發動機高原鷹A農用飛機,騰飛總公司在這方面也做了力度相當大的營銷,可惜效果非常不理想。
這主要是因為高原鷹A農用飛機與運5的性能高度重合不說,維護成本還高于運5,畢竟運5用的是活塞發動機,而高原鷹A用的卻是渦輪螺旋槳發動機。
這就罷了,問題是在專用農用飛機這塊,國內還有一款低調的運11,兩具活塞發動機,上單翼,既能載人又能運貨,田間地頭施肥殺蟲樣樣精通,關鍵還不貴。
早在八十年代初期就已經裝備了邊疆區生產建設兵團和東北農墾集團。
有這么兩個強力的競爭對手,高原鷹A農用飛機的處境就非常尷尬,好在騰飛總公司不靠著這種低端機型活著,否則非得餓死不可。
但不止著高原鷹A農用飛機掙錢,卻指望著它能在使用當中充分挖掘D—30ML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實際情況,一邊騰飛航空刷經驗。
騰飛動力不是沒想過把D—30ML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高功率版本D—30ML8放到高原鷹B上,不過這個想法卻被莊建業給否了,無他,只因為風險太大,畢竟高原鷹系列只是單發機型,一旦出了問題連補救的機會都沒有。
正因為如此,哪怕覺得用霍尼韋爾的發動機有些臉上無光,可莊建業還是堅持中高端機型使用美國的發動機。
既然賣不出去,發動機又不好上其他機型,沒辦法莊建業就只能另謀出路了,一方面生產四架高原鷹A農用飛機提供給騰飛總公司下屬的通用航空隊,用于日常的訓練和一般性的短途零部件運輸工作。
另一方面就是加大同出一脈燃氣渦輪動力裝置的市場推廣,畢竟用的都是一套核心機,轉子軸承的配置也都大同小異,效果可能沒有直接上飛機好,可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也屬于一種穩定獲取經驗的方式。
區別只在于一個是高強度的副本,一個是普通的低級小野怪,可對騰飛動力來說只要有經驗拿,總比困在原地升不了級的要好。
當然了,具體怎么操作還是要看老潘和園里廠的,若是凡是都親力親為,那莊建業一天天還不被累死,所以幫著提供平臺,介紹人脈,牽個線搭個橋也就算夠意思了,老潘這要是還把握不住,那莊建業就沒辦法了,只能另找他人去承擔開辟市場的重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