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退一萬步,真的有人弄出能夠干擾域外星體輻射的設備,你又知道美、蘇各自的遠程導彈上的星光導航系統錨定的是那顆域外星體?
正因為如此,美、蘇將星光導航系統從可見光改進成不可見光,其隱蔽性依舊出乎意料的好,然后再配合慣性導航以及導航計算機,美、蘇兩國的遠程導彈這才能夠在數量與質量上碾壓全球蕓蕓眾生。
當然,這種碾壓不過是1991年以前的歷史,到了如今的1994年,這種歷史似乎真的一去不復返了,至少現如今在浙東外海上空遨游云霄的TY—6無人機便具備當年美、蘇所具備的能力。
要知道,今年11號臺風剛剛過境沒多久,整個浙東外海的氣象條件并不是很好,云層非常厚不說,局部地區還伴隨著降雨。
如果TY—6無人機上只是應用了可見光式星光導航系統,在白天且氣象條件極為糟糕的當下,無異于是自尋死路,因為根本找不到任何能夠錨定的恒星位置,又談何導航。
可如今TY—6無人機卻在浙東外海盡情撒歡,將白天的光線干擾,惡劣氣候視為無物,說明什么?
其配備的天頂星—1型星光導航系統與冷戰期間美、蘇遠程導彈上的同類導航裝置技術一致。
事實也的確如此,TY—6無人機所使用的天頂星—1的確與冷戰時期美、蘇的星光導航系統不相上下,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簡單,天頂星—1型星光導航系統的血統高貴的一塌糊涂。
其原型是蘇聯恒星—5Б星光\慣導復合制導系統。
說這個突兀的型號或許讓人有些懵,但要說這款系統服務的對象那就家喻戶曉了,正式蘇聯時代最后一款洲際導彈,“白楊”洲際彈道導彈的核心制導系統。
靠著恒星—5Б星光\慣導復合制導系統,蘇聯的“白楊”洲際彈道導彈在11000公里的射程精度達到了驚人的220米(圓周概率)。
而在數年后,俄羅斯居全國之力,在“白楊”洲際彈道導彈基礎上發展的“白楊”M也沒有超過這個精度,原因很簡單,解體后的俄羅斯根本沒有能力研制新一代的星光導航系統,只能沿用恒星—5Б星光\慣導復合制導系統,所以除了增加彈頭,射程外,真正核心的精確打擊能力并沒有實質性的突破。
沒有突破也不要緊,蘇聯時代遺留的恒星—5Б星光\慣導復合制導系統也足夠俄羅斯吃上好些年的,要知道這套系統可是蘇聯耗費巨資為對抗美國傾力研制的高精度導航\制導系統。
除了白楊洲際導彈外,其原型恒星—5А星光\慣導復合制導系統,被用在蘇聯著名的“奧卡”中近程彈道導彈上,另其在500公里的射程上,精度達到150米。
這個精度在八十年代屬于逆天的級別,更何況蘇聯人只使用一套星光\慣導復合制導系統就完成了,足以體現蘇聯在彈道導彈指導方面的雄厚實力。
當然了“奧卡”中近程彈道導彈的說法可能知道的人不多,畢竟這款導彈在八十年代末就被銷毀了,但在其基礎上發展的另一款導彈就大名鼎鼎了,正是俄羅斯威震西方的“伊斯坎德爾”中近程彈道導彈。
而恒星—5К星光\慣導復合制導系統則是在導彈專用設備基礎上改進的航空器版本,號稱U—2斯基的蘇聯“神秘”高空偵察機和圖—160戰略轟炸機都裝備了這款恒星—5К星光\慣導復合制導。
毫不夸張的說TY—6無人機上的天頂星—1星光導航系統妥妥的系出名門,大哥白楊導彈,大姐圖—160轟炸機,自己要是表現不好,還不給大哥大姐丟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