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民用的標準就沒有軍用那么苛刻,至少在耐用性上和保密性上少稍差一點,所以在網絡的構件上使用的就是基于數據鏈基礎上的簡化版,數據鏈通信系統。
至于無人機平臺彼此間的通信也從抗干擾能力強的紫外光通信系統,換成了性能稍差的激光通信系統。
盡管整體上照比軍用的性能要低幾個檔次,但騰飛集團并沒有因此降低民用的版的性能,反而在某些方面較之軍用版本的更為先進。
就比如說集成電路,軍用的要求結實耐用,進水、進沙、高原、山地都能用,因此在集成電路的選擇上便以耐造為主,以至于在某些關鍵部位的集成電路上還是用稍顯落后的晶體管。
只因為這類產品夠結實,夠穩定。
但在民用上就不涉及這些問題,因為民用產品只追求極致的性能,因為在大規模集成電路的選擇上自然是盯著最前沿的產品。
這就如同數十年后的智能手機,各種高端旗艦機對芯片的需求那叫一個極致,有1納米制成的絕不用3納米淘汰的,所突出的就是性能。
騰飛集團的民用蜂群無人機系統也是一樣。
所以這次相州廠派出去的五架ZB—MAXpro直升機上面所搭載的蜂群控制系統的集成電路清一色使用的是日本東芝公司生產的248納米制成的高端芯片。
其設備采用的是尼康公司最新的DUV光刻機生產,得益于日本在九十年代半導體產業方面的優勢地位,騰飛集團的蜂群無人機系統的民用版本獲得大幅度提升。
最顯著的便是整個控制模塊的體積較軍用的縮小了50%,盡管裝配到“哈比”這類的中小型無人機還有些困難,但應用在TY—2這類中型無人機平臺上已經不是問題。
至于靶5巡航導彈靶彈這類準軍用無人飛行機器的話,自然也可以集成上去,只不過到時候靶5的屬性就很難界定了,因為整合蜂群無人機系統的靶5已經具備的巡航導航的一切功能和打擊能力的同時,具備極為強悍的自主判斷和飽和打擊能力。
但又在保密通訊和網絡穩定性上照比純軍用巡航導彈又差了些意思,對復雜戰場環境的適應性比較差,因此真實戰斗力不見得比傳統的巡航導彈強,因此騰飛集團并沒有將應用蜂群無人機系統民用版本的靶5叫做巡航導彈,而是起了個更貼切的名字,叫巡飛彈。
即低成本的,待自主可控組建的,飛航式攻擊彈藥。
結果這種臨時拼湊起來的巡飛彈一經推出,就得到軍方的青睞,尤其是空軍的空降兵和海軍的陸戰隊,對這種多任務的巡飛彈非常感興趣,前后向騰飛集團采購了一批回去,用于訓練和新戰法的研究。
正是有著軍方在背后大力的投資和支持,騰飛集團的蜂群無人機系統才會迅速走向成熟,但距離攫取超額利潤,賺小錢錢,帶動產業發展的目標還有相當大的距離,畢竟軍方再如何支持采購的數量終歸有限,想要長遠還得是廣闊的民用市場才是掘金池。
當然除了利潤的誘惑讓莊建業下定決心推動民用化市場外,產業的拉動也是另一個重要原因。
至于什么產業,當然是日后最為關鍵的半導體制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