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這項技術被應用在戰斗機上,令飛行員可以在飛機起降和瞬息萬變的空戰中減輕極大的負擔,從而成為航空史上至關重要的顯示裝備。
正因為如此,光學衍射屏已經出現便成為世界各國爭相裝備的重要設備。
只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類產品一直是軍用飛機的專屬,民用飛機礙于成本、技術壁壘等因素,并沒有普遍使用。
但騰飛集團為了能盡快打開國際支線客機市場,一直加大海東青系列支線客機的技術水平,其中的一項便是加裝光學衍射屏。
只不過騰飛集團在這方面沒有技術積累,哪怕是下屬的華北光學研究院同樣對此毫無頭緒,畢竟這項技術涉及到更加先進的光學技術和加工能力。
好在騰飛集團在另一項參與的重要配套工程中有這項技術的應用。
于是騰飛集團立刻與另外的一家參與方展開合作,為海東青支線客機研制專用的光學衍射平顯。
而這項重要工程不是別的,正是已經接近完成的10號工程。
探測設備有了,顯示設備也解決了,兩項一結合就是運15plus上的視覺增視系統,當夜間飛行時,無需如美國和法國的產品一樣,飛行員要時刻盯著儀表架上的屏幕,而是可以把光學衍射屏放下來,亦如平時飛行那邊目視前方即可,因為光學衍射屏上完全可以把探測到的紅外信號圖像投射到衍射屏上,使得飛行員駕駛飛機在夜間起降時如同白晝一般安全且輕松。
當然,有了視覺增視系統也只是讓五架運15plus安全降落到靶場島上,從而完成這次登島演練的一個科目而已。
畢竟這次登島演練更多的是一種軍事學上的檢測和驗證,并不是真正的士兵實彈的演習性演練,也正因為如此,五架運15plus上并沒有攜帶滿載的空降兵戰士,當然,就算有戰士,空降兵部隊也插不上手,因為接下來的科目是空域固守。
即在占領島嶼上空獲得制空權,并將這一優勢保持至少72個小時。
這個科目在內陸或許不算什么,但在海上,國內的航空兵面對的壓力就不是一般的大了,所以當靶場島上的一切全部安頓好后,天邊的魚肚白也漸漸露出來,這個時候在島嶼上空巡航的蘇—27機隊指揮官的聲音便在鄭權禮的身旁的空地電臺上響起:“我們的任務即將結束,新來的戰友將為你們撐起天盾,祝你們好運,再見!”
話音即落,一架蘇—27呼嘯著從島上低空通過,旋即煽動下機翼旋即鉆進厚厚的云層。
鄭權禮舉著通話器看著消失不見的蘇—27,想要說什么可話剛到嘴邊卻不知該怎么說,最后只能化作兩個字:“再見!”
說完便放下通話器,看向一旁正吃壓縮餅干的文凱:“這下考驗老薛的時候到了。”
此話剛一出口,天空上轟鳴再起,下一刻兩架殲八Ⅱ戰斗機那細長的身影便伴著朝霞映入人們的眼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