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空客趁著蘇聯解體大肆收割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這些獨聯體國家的航空器市場,騰飛集團怎么就不能跟在后面將古巴、北航、中亞等國納入麾下,美美的吃上一口?
當然,想要把肉吃進去是要有個契機的,就比如說蘇制飛機的零備件完全耗光,還比如說在一個權威的場合下,讓這些國家的權威人士見到騰飛集團優秀的航空平臺。
為此莊建業蟄伏四年,直到今天,才在總部的年度演習中將T—500推到這些國家面前。
是的,在莊建業這里,他的觀眾不止是偷窺的域外某大國,還有參加觀摩的各國權威人士。
而后者在很大概率能帶給他極高的利潤回報。
與這相比,對空軍雷達警戒機的兩億投入真就不算什么,這點錢換算成美元還不到三千萬,在歐美最多能鋪開全媒體廣告或參加兩屆航展,關鍵還得不到預期效果,白打水漂。
與其便宜外人,還不如服務自己人,至于效果。
看看空軍總部在年度演習中加入T—500雷達警戒機,并完成一系列空戰新戰法就知道,空軍是徹底把自己當成金牌銷售員是怎么花哨怎么來。
不僅如此,已經從聯合航空公司調任空軍后勤部創辦的航空進出口公司的宋長征更是在演習前親自跑到這些國家,展開TRJ—500支線客機的一對一精準促銷。
之后返回滬市,又與相關國家代表展開具體的細節談判,隨后配合T—500雷達警戒機在演習中的出色表現,宋長征利用國家隊的優勢,幾乎把這些國家拿捏的死死的。
一切前站全部打好了,剩下的自然是莊建業隆重的表演了。
所以接到宋長征送滬市傳來的消息,莊建業立刻馬不停蹄的就趕過去,準備一錘定音,完成騰飛集團打開海外市場的壯舉。
莊建業和宋長征當然是信心滿滿,干勁兒十足,可古巴、北韓、伊朗以及中亞國家的商務參贊或商務代表卻有些忐忑。
原因無他,主要還是對中國的航空工業能力缺乏基本的信任。
對騰飛集團出產的TRJ—500支線客機潛意識里還存在懷疑和審慎的意味,沒辦法,國內航空工業發展這么多年,軍用裝備到是成就輝煌,民用平臺卻乏善可陳,以至于像是個撇腳的巨人,讓人怎么看怎么心里不踏實。
結果突然就有了TRJ—500支線客機,這些國家的商務參贊或商務代表心里能不有點兒疑慮?
正因為如此,在跟宋長征談判時,這些國家的商務參贊或商務代表便提出一個要求,那就是要親自感受TRJ—500支線客機的乘坐體驗和感受,如果能夠親自駕駛就更好了,當然,最最重要的是能夠參觀下騰飛集團的飛機制造廠,從根子上了解下TRJ—500支線客機到底怎么樣。
總不能你們說什么就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