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德約科維奇,其他的俄國航空工業界的高管和專家們有一頭算一頭心里都有些慌,沒辦法,他們實在是沒想到騰飛集團的技術上會躋身世界前沿,更沒預料到騰飛集團在民航客機領域的野心會這么大。
至于可行性……
復合材料方面,騰飛集團的渦扇發動機的一級風扇葉片都用上了先進的復合材料,要求那么高的部件都可以,飛機上的次一級結構件那還不是分分鐘的事兒?
所以FCNB—2000上準備應用30.7%的復合材料不是能不能行,而是騰飛集團愿不愿意,甚至在某些俄國專家看來,30.7%的復合材料用量騰飛集團都保守了,以H—ZB800和H—ZB900這兩款復合材料的優異性能,配合碳纖維、金屬基以及玻璃纖維等其它復合材料的應用,整體占比達到40%甚至是50%都不是問題。
唯一考慮的可能就是成本因素,問題是性能優異的民航客機無不是用高昂的先進技術堆砌出來的,越是先進利潤率就越高,從這方面來講,高成本就等于高收益。
至于應用了先進仿生學的柔性機翼,在這些俄國專家看來騰飛集團解決起來同樣不是問題,畢竟他們之前看到的第四代風扇葉片以及眼前的復合材料葉片可都屬于最先進的超\亞音速兼顧的復合葉片。
這種氣動布局需要十分雄厚的經驗基礎和理論研究輔以成熟的三維立體工業軟件才能構建出來。
可以說小小的葉片能夠充分展現騰飛集團在航空基礎科學上的扎實功底,最起碼騰飛集團在氣動研究上并不比世界任何一家航空巨頭差。
依靠著如此深厚的功底,去全力攻關柔性機翼顯然是事半功倍的,甚至一些俄國專家覺得,此時的騰飛集團已經在這方面取得了突破,畢竟中國人在技術上歷來是低調保守的姿態,要是沒有確切的成果,絕不可能拿出來向人展示的。
這從中國人嚴謹和認真的新聞報道就能窺見一、二,正因為如此,包括德約科維奇在內不少俄國高管和專家認為騰飛集團在FCNB—2000上已經取得十分重大的進展。
但也由此對他們的沖擊那叫一個摧枯拉朽。
偏偏在這個時候劉叢的重擊是一個接著一個:“按照我們當前的進度,預計FCNB—2000將在2002年首飛,2005年正式交付使用,……目前計劃投資是500億人民幣,是目前我們國內投資最大的航空項目……國內的幾大航空公司都對我們的FCNB—2000非常感興趣,預計的訂單將達到800架左右……中亞和東南亞國家同樣對FCNB—2000意向濃厚……”
劉叢是越說越性興奮,德約科維奇等人卻是越聽臉色越是難看,還NM敢說中亞,那五個斯坦要是全用了你們的FCNB—2000,前蘇聯\俄羅斯橫跨十幾年憋出了的圖—204還有什么用?還不得被人當廢鐵給熔了!
是的,德約科維奇等人震驚、恐懼的不是別的,正是FCNB—2000從起飛重量、載客量以及航程等各項指標來看完全是圖—204同級的產品。
既然是一個級別勢必會產生激烈的競爭,問題是圖—204的有競爭力嘛?
看看蘇聯以往民航客機的飛行記錄就知道,蘇制民航飛機從舒適性到安全性只能說勉強,根本談不上什么競爭力,若非如此,也不可能被歐美民航客機按在地上使勁兒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