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克里爾多,巴西航空航天工業公司的其他人同樣被騰飛集團隱于背后的底蘊給震驚了,實在是沒想到騰飛集團在航空航天專業軟件和數據處理方面已經走得這么遠,這么深。
若知道如此的話,他們生產的ERJ—140系列支線客機當初就應該使用騰飛集團原版的飛控系統和操縱軟件。
說不定他們巴西的量產型號的成本會進一步降低,對龐巴迪的產品競爭力也會提高不少。
而不像現在這樣,使用了美國通用發動機、霍尼韋爾的機載電子設備以及洛馬開發的電傳操縱系統,導致巴西量產的ERJ—140系列支線客機成本只比龐巴迪的CRJ—200少那么一丟丟。
若不是巴西政府每年的巨額補貼,巴西航空航天工業公司真的很難說能把支線客機的價格戰維持這么長時間。
是的,盡管ERJ—140系列支線客機脫胎于騰飛集團的TRJ—500,但跟其他合作的航空生產項目一樣,騰飛集團和巴西航空航天工業公司各自生產的ERJ—140系列支線客機還是有著顯而易見的不同。
其中最明顯的便是航電系統和動力系統。
騰飛集團主導的國內以及亞洲版本絕大部分使用的是騰飛集團自產的WD—52ML渦扇發動機,稍大一點兒的ERJ—145或是高端定制版的私人公務機或是政府公務機則會選用推為6.8噸的WD—56ML渦扇發動機最為主要動力。
至于航電系統則是使用騰飛集團與航空電子研究所合作開發的XZ—666綜合航電系統。
當然,作為一款面相全球的機種,騰飛集團生產的ERJ—140系列支線客機自然可以選用英國羅羅的AE—3000和美國通用CF—34發動機,以及來自歐美的綜合航電系統。
只不過在騰飛集團的銷售體系中選用這些歐美設備不但要加價,而且在后續的維護保養方面也沒有優惠。
所以不少用戶為了免于后續的麻煩,絕大部分選用騰飛集團指定的國產配置,只有少數不差錢的土豪,配了一身的進口貨。
與之相比,巴西航空航天工業公司就跟不差錢的土豪差不多,機身分段、機翼、先進復合材料、工業設計等等基礎制造類對騰飛集團是百分百的信任。
但在航空發動機和航電系統方面就不太敢恭維騰飛集團的能力了。
因為在他們看來,連一架暢銷機型都沒有的騰飛集團能在基礎制造和材料方面具備一定的技術能力就不錯了,怎么可能在其他方面同樣優秀?
要知道航空制造企業和人一樣,精力是有限的,能在一兩個方面遠超常人就已經算是天才了,怎么可能在所有方面都獨領風騷?那就不是人了,絕對是上帝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