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心存這份不服輸的態度,這次演習劉小林做了精心準備,一上來就把壓箱底兒的LYJ—15超遠程防空導系統給亮出來,用500公里的超遠射程,直接把“金頭盔”部隊的運—33預警機給打下來。
為的可不是簡單的炫耀LYJ—15超遠程防空導系統的超遠射程,而是向各級首長們看看,他指揮的部隊是有能力做更復雜的反導\反衛星作戰的。
因為LYJ—15超遠程防空導系統的射高達到45公里,并且配備的ZBF—008型雷達可以對這個高度的飛行器進行實時監控,只要LYJ—15超遠程防空導系統換裝適合外星空間環境的攔截器,那他劉小林完全有能力進行更高水平的中段反導攔截作戰。
事實也的確如此,就在馮參謀長介紹LYJ—15超遠程防空導系統的時候,導演部在大屏幕上切換的幾個劉小林部隊用雷達鎖定目標時,就有幾個外層空間近地軌道衛星過頂的事實跟蹤圖。
參演部隊的解釋是要測算LYJ—15超遠程防空導系統的發射窗口,因為要采用高拋彈道,為了免于誤傷過頂的人造衛星因此必須對高空情況有精準掌握。
前來觀摩的各位首長和領導那都是什么人,沒有點兒兩把刷子根本就不到這間地下指揮中心,因此一個個心里明鏡似的。
一款針對航空器的防空系統雷達能把近地空間軌道上的人造衛星摸得這么精準說明什么?
只要條件合適,打一兩個航天器也不是啥難事兒。
再結合LYJ—15超遠程防空導系統射高45公里的數據,很明顯劉小林部隊展示的根本就不是他們500公里命中預警機的神來之筆,而是在告訴眾人他們是有實力劍指蒼穹之上。
正因為如此,臺上的馮參謀長還沒把LYJ—15超遠程防空導系統基本情況介紹完,就有一部分部隊首長和領導迫不及待的詢問LYJ—15超遠程防空導系統遂行反導作戰的可行性了。
隨即在場的部隊首長和領導就跟商量好一樣,話題從眼下的演習直接切換到反導上去了,好像這一次的演習是一場暖身的熱場運動似的,熱鬧且歡樂,但并不重要,反而衍生出來的反導才是這次各位首長和領導聚到一起的正題。
沒辦法,實在是LYJ—15超遠程防空導系統的作戰模式過于吸引人,所有設備,包括導彈本身都采用機動車輛承載,也就是說整套系統的機動能力不亞于從俄國進口的S—300系列防空導彈。
這對在座的部隊首長和領導,特別是那幾位防空兵出身的領導來說簡直撓到了癢處,要知道國內防空部隊從建立伊始就強調機動作戰,建國初期防空導彈打游擊就是這個戰術思想的絕佳體現。
正因為如此,在反導領域,不少部隊領導也希望能夠繼承和發揚這個戰術思想,將機動作為一個關鍵指標。
奈何連域外某大國都在這方面栽了跟頭,也就讓不少人覺得國內可能不如域外某大國,也就吸了這個念頭。
卻不成想竟然在這里見到射高達到45公里的LYJ—15超遠程防空導系統,頓時不少沉寂的念頭便開始蠢蠢欲動。
除此之外,最關鍵的還是成本,一枚LYJ—15超遠程防空導彈的價格是1700萬人民幣,即便是裝上動能碰撞殺傷攔截器的成本也就2500萬人民幣。
相比之下航天某院的反導攔截彈的成本則超過5000萬人民幣,這就讓一些看重成本控制的首長和領導覺得中國騰飛的反導方案并非不能再試試,最起碼在成本控制方面中國騰飛歷來做得都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