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當中正是,小豬佩奇和喬治跳完泥坑回來之后和豬爸爸的對話。
佩奇:爸爸,你猜我們剛才做了什么?
豬爸爸:你們看電視了?
佩奇:不對不對。
豬爸爸:你們洗澡了?
佩奇:不對不對。
豬爸爸:哦我知道了,你們在泥坑里跳來跳去。看你們身上多臟。
佩奇:哦糟糕。
豬爸爸:沒事沒事,只是一些泥而已。快擦干凈,別讓媽媽看見。
佩奇:爸爸,擦干凈后,你和媽媽會一起來玩嗎?
豬爸爸:是的,我們都可以在花園玩。
田梅笑著道:“在以上片段中,豬媽媽非常溫和地制止了佩奇跳泥坑不穿靴子的行為,但是這種制止沒有阻止佩奇跳泥坑,她依然可以獲得她想要的樂趣,順帶并學會制止喬治相似的不當行為。
而在泥巴坑里跳來跳去的行為,豬爸爸卻沒有制止。
實際上它所帶來的負面效果只是一些泥而已,一些屬于父母的麻煩,擦干凈就可以了。而在這個過程中,佩奇自己也意識到“臟”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它是可以解決的。最后一家人都其樂融融地在泥坑你跳著玩耍。
豬爸爸和豬媽媽都懂得孩子為什么愛跳泥坑,相比較它帶來的麻煩,保護孩子的童真、與孩子共同玩耍更為重要。
我記得我小時候喜歡跳沙發,跳壞了家里沙發外的一層膜,我的父母總是呵止我,但是這依然泯滅不了我想跳沙發的**。除了呵止,家長經常用懲罰來糾正不當行為,可懲罰很難適度。懲罰輕了起不到作用,懲罰重了是否會傷害到孩子內心,影響到他成人以后的性格。
對于像“跳跳跳”這種會帶來小麻煩的行為,不如像豬爸爸豬媽媽一樣,不要單純地去制止,而是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上,不去破壞孩子的樂趣。實在需要制止,不妨嘗試替換一種相似的樂趣。比如不能在床上跳跳跳,那我們去外面跳跳跳,去公園里的蹦床跳跳跳。
因此,相比簡單的抵制,我們不妨采用更積極的方式去解決《小豬佩奇》帶來的問題。或許它還是一部新手父母教育片呢?”說到這里,田梅笑著看向了林霄。
來到現場的家長們,都是有孩子的人,都是爸爸媽媽們,他們最關心的自然是如何教育孩子。
聽完田梅的話之后,不少此前還對《小豬佩奇》抱有不滿的家長,卻是陷入了反思。
很快地現場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很多家長都在田梅的這一番話當中,若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