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二)
3
回到西郊鎮,林子陽就開始準備鎮黨委會上的相關材料,回了趟家,他又有了新的打算。
會議上,林子陽傳達了區里開會的內容,又對春耕工作講了一些意見。然后他重點講了一下關于“生態農業”的問題,他瞄了門向東一眼,說:“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咱們劃出五十畝良田,作為生態農業種植園試點,然后在每個自然村都找一名農業技術員進行管理。等種植園的品牌效應出現了,再把這一種植模式在全鎮范圍內進行推廣。這件事,不知大家有沒有意見?”說完,他看了一下所有的與會人員。
門向東先說話了,說:“這件事倒是不錯,不過操作起來怕是有難度,作為農業種植來說,要想提高產量是很困難的,產量上不去,就談不上什么收益,如果折騰一陣子到時候賺不到錢,勞民傷財的事怕是鄉親們不會做的。”
這件事,之前林子陽并沒有和門向東進行溝通。自從白楊來了后,他對門向東的看法已經有了瑕疵,他實在不明白門向東為什么老是想著去引進企業,難道讓西郊鎮先穩定一段時間不好嗎?真不知道門向東這樣做究竟有何居心?
“做什么事都會有風險的,搞農業投資畢竟要比辦企業風險要低得多!”林子陽刻意在企業兩個字上加重了語氣,說,“傳統農業的確是很難把產量搞上去的,僅僅靠產量也是很難獲取巨大財富的,然而新型現代農業卻能通過科學種植,讓財富倍增。譬如:種植大棚蔬菜,在冰天雪地的季節,就可以長出新鮮的蔬菜,大家都知道,這個時節蔬菜的價格比平時是高出很多倍的。這只是我所舉的一個例子,如果僅僅依靠傳統農業的種植模式,我想是不會有什么出路的,等這個試點一旦取得成功,就在全鎮范圍內大面積進行推廣。西郊鎮最不缺的就是良田,我們拿出三分之一的優質田地,進行多種模式的綠色生態農業種植,農民的收入就可以倍增,甚至還會更高。再如,當下觀光農業不是很流行,很賺錢嗎?咱們西郊人也可以搞嘛。”
大家知道林子陽是農業專家,聽了他的話都頻頻點頭,門向東也不說話了。劉波嬉笑著說:“林書記,你說說什么是觀光農業,也讓我們開開眼界。”
林子陽想了一下,說:“比如,我們大規模種植冬棗,我們的冬棗必須是無公害、無污染、吃著讓人放心的。現在人們最關注什么?當然是健康,城里人聽說西郊鎮的冬棗是無公害的,就爭著來采摘,想吃哪一個就摘哪一個,親自體驗采摘冬棗的樂趣。在游玩休閑中,就把咱們的冬棗就買了去。這就是我所說的觀光農業。”
大家聽了頻頻點頭,過了一會兒,宋剛說:“就村里那些技術員種玉米、小麥、大豆之類的糧食作物還過得去,要是讓他們種蔬菜大棚怕是不行吧?”
林子陽笑了一下,說:“這正是我要說的第二個問題,大家知道嗎?要想搞綠色生態農業,最缺的是什么……”不等他說完,劉波嗷的一嗓子,喊道:“當然是錢嘍!”林子陽看了他一眼,說:“錢可以通過很多途徑來解決,比如到銀行貸款,現在國家有許多扶持農業發展的小額度貸款。我們可以爭取嘛!因此,最重要的當然是種植技術!”
劉波又大聲說道:“有你這個農業專家,我們還怕沒技術?”林子陽笑了笑,說:“宋剛也是農業大學畢業的,我們從校園里出來后,從來沒有到田里去親自動手實踐,都是紙上談兵啊,依靠我倆這點技術非把生態農業種植園試點給搞砸了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