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應該算是處于非真非假的奇異狀態,就跟火種源明明本質上是數據,但其中卻具備著相當神奇而可怕的能量。
郝方相信,別看編輯器只是一個虛擬的奇點,但它那個奇點核心之處,或許就具備著足夠顛覆規則和造化的神秘能量。
“編輯器之前說,我想要繼續變強,下一步是無限寶石……”郝方不由感嘆道,“我早就應該想明白的。”
與其說是郝方需要,倒不如說是編輯器更加需要。
如果它是奇點的話,那么只有無限寶石才能作為真實素材,從而讓編輯器真正受到補完。
而只有編輯器強了,郝方才能變強,畢竟之前他可一直受限于模組和設定。
而如果編輯器不變強,那么郝方只有活在設定之中,而無法從中脫離。
正所謂,成也設定,敗也設定。
設定卻強,脫離它就越難,但若是脫離成功,好處也會越大。
讓設定化為徹底的真實,并且將之超越,能夠達到這種境界的人,那已經不再是人。
而是——神!
郝方已經隱約看清,自己真正的成神得道之路!
那就是即要利用編輯器,又要將之掙脫,最終以更強的自己的狀態,重新去融合它。
那個時候,就不再是自己受到編輯器的局限,而是它將僅僅成為郝方用來創造和毀滅的工具。
想一想吧,真正利用輪回眼的陰陽遁,將所有模組輕易完全創造出來的情況。
“不過,現在我只剩下一個問題,編輯器它的誕生過程是怎么樣的?”郝方不由沉思。
知道它是什么,但仍舊需要考慮,它究竟怎么誕生出來的。
回想著當初的狀態,手機爆炸……出現黑洞……時空縫隙……
難道是——
郝方心中靈光一閃,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測。
那就是——微型黑洞!
所謂的微型黑洞,那是史蒂文·霍金黑洞論中的一個假設,說宇宙一開始就有很多微型黑洞,大小是一粒米的大小,而質量是地球的幾百倍,一般相當于木星的質量(地球的318倍),如此高質量聚合在這么小的空間,可以不釋放任何被它吸收的物質,所以就說是黑洞。
據說,通古斯大爆炸一種說法就是小黑洞引發的。
如果說,手機爆炸之前,它的附近出現了一個微型黑洞的話,那么就有極為微小的可能性,使得手機爆炸的反應,引發出微型黑洞相應的連鎖反應。
如果覺得手機爆炸那么弱,怎么可能引發微型黑洞的反應。
那么,郝方大膽的假設,若是在那個還有更微小的機率,正好讓手機爆炸撞上一個球狀閃電呢?
球狀閃電,俗稱滾地雷。通常在雷暴時發生,為圓球形狀的閃電。這是一種真實的物理現象。它十分亮,近圓球形,直徑約15至40厘米不等。通常僅維持數秒,但也有維持了1至2分鐘的記錄。顏色除常見的橙色和紅色外,還有黃色、紫色、藍色、亮白色、幽綠色的光環,呈多種多樣的色彩。
球狀閃電的危害較大,它可以隨氣流起伏在近地空中自在飄飛或逆風而行。它可以通過開著的門窗進入室內,常見的是穿過煙囪后進入建筑物。它甚至可以在導線上滑動,有時會懸停,有時會無聲消失,有時又會因為碰到障礙物爆炸。
球狀閃電是形成雷電的電動趨勢,在半擊穿空氣時產生的空氣離子球。它其中攜帶能量,包裹相對穩定。當有導體破壞它的平衡時,它會和周圍的空氣中和,并釋放出能量。
郝方現在回想起來,就總覺得當初手機爆炸似乎相當不正常,似乎反應有點過大。
一瞬間,就爆炸出了黑洞,這又怎么可能?
如果是同時出現球狀閃電和微型黑洞,就才有可能真正產生連環反應。
而球狀閃電吸收了手機爆炸中的數據,又撞入了微型黑洞之中,結果就有了最初的情況。
據說,奇點是時空無限彎曲的那一個點,科學家認為奇點存在于黑洞中央。
所以說,球狀閃電帶著手機爆炸前正運行著的《我的世界編輯器》數據,撞入微型黑洞中的奇點之內,結果會是怎么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