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憲拿出了早已經準備好的設計圖紙。
楊管家看到了圖紙上的莊子,頓時松了口氣,雖然詳細的設計內容來不及看,但這座莊子的大概規模卻能看出來。
這是一座正方形的建筑,邊長大約五十余步(兩跨為一步,一步五尺,約等于一米六五),整個莊子由四排土屋圍成。土屋的門窗全都向內開,土屋后墻就是莊子的圍墻。
土屋全都是二層閣樓,在閣樓二層的后墻上,開有內小外大的梯形射擊孔,用于防御外敵。
在莊子的四個角上有四個高聳的防御塔,這四座塔的位置突出于圍墻之外,可居高臨下的,從側面輔助四面圍墻的防御。
整座莊子坐北朝南,北溝河位于莊子西邊,緊挨著莊子的西墻。
將莊子依河而建,既可以保證水源,又可以加強臨河一面的防御,是十分常見的做法。
讓人奇怪的是,在莊子臨河面的西墻上,每隔幾步就有一架低矮的水車。
水車并不奇怪,許多莊子里的磨坊,只要有條件,都會安裝水車,但這里的水車也實在太密集了,區區五十多步,竟然要建十座水車。
更奇怪的是,在莊子的中間有一座莫名其妙的建筑,這個建筑的中間是一個空心的柱子,在柱子底部圍繞著一個低矮的環形建筑……
除此之外,莊子內外再沒有多余的建筑。
看到莊子的規模,楊管家頓時松了口氣,他最怕陳憲獅子大開口,那他夾在中間就難受了。
只要莊子的規模成本能夠交代的過去,其他的都好說。
楊管家沒有任何異議的同意了這個建設方案。
定了方案,楊管家又拉著陳憲請教了一番這樣修建莊子的優點,這才帶著圖紙離開。
回到楊家,管家拿著設計圖紙見了楊員外。
看著圖紙上的莊子,聽著楊管家的解釋,楊員外也不禁贊嘆,這樣的設計看似簡單,但實際上比同等規模,帶土圍子的普通莊子的成本降低了至少在一半以上。
楊家雖然只是個鄉下土財主,但手底下卻實實在在的掌握著兩千多百姓,建上幾十間簡單的土坯茅屋,實在算不上什么大工程。
而且,楊員外在看圖紙的過程中,還發現這個莊子有一個致命的防御弱點。
看完圖紙,楊員外冷笑一聲,點頭同意了這個設計方案。
楊管家抱著圖紙,懷著被員外最后突如其來的冷笑搞得七上八下的心,從員外的書房中退了出來。
楊管家一邊胡思亂想,一邊抱著圖紙找到了陳老甲。
他將圖紙交給陳老甲,借著陳老甲細問圖紙的由頭,帶著陳老甲又去陳家鋪子拜訪了陳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