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軍軍事單位中,營是能夠獨立行動的最小單位,這一點,從營的首官名叫“指揮使”就能看出一二。
東莊子里楊白兩家將“都”作為獨立軍事單位,實際上是因為軍隊規模太小的無奈之舉。
金朝雖然實行的主要是女真人的猛安謀克部落軍制,但金軍內部有大量當年滅遼宋時收錄的漢軍部隊。
猛安謀克制度是一種軍民一體的部落軍制,并不適合漢軍部隊,所以這些漢軍部隊就全盤繼承了宋軍軍制。
金國境內的一些規模較大的漢人地主或者土匪武裝,自然也就多使用宋軍軍制。
劉二祖抽調四營,也就是兩千人。
兩千戰兵,絕對是一個大手筆,除了金國朝廷,山東路上恐怕也就只有劉二祖,楊安國等少數幾個綠林大豪和地方豪強能拿得出手。
劉二祖又讓下面的兄弟各出數十騎,湊夠了四百精騎,再加上時青的一千三眼搶手,一共集兵三千四百人。
集兵之后,劉二祖并沒有急著出兵,而是將這些各不統屬的步騎湊在一起,進行整訓。
經過近兩個月的熟悉整訓,劉二祖挑選了一個初秋的吉日,帶著隊伍離開了大沫堌。
劉二祖將隊伍分成了六股,每股五六百人,避開官道,先后而行。
六只隊伍先在霍家的一個莊子里歇息了一晚上,第二天又分股而行,進入沂源平原后,又合為一股。
這支大軍路過唐家莊和西莊子的時候,將這兩個莊子嚇的雞飛狗跳。
陳憲得到這支大軍消息的時候,這支大軍已經經過了唐家莊,距離新莊子只有不到四十里路。
這還虧了陳憲布置的一處崗哨。
沂源平原外形略像一個豬腰子,中間有一處瓶頸,十分狹窄,最窄處不過兩三里寬。陳憲便在最狹處,北邊的山頂上設置了一個哨所,每次派遣一個班的人輪流放哨。
哨所中設有烽火臺,陳憲規定,若有外來軍隊經過此處,人數超過一千,既需點燃烽火,人數超過兩千,既點燃兩股烽火,三千點燃三股……哨所四周一共五個烽火臺。
若是一次燃起五股烽火,陳憲恐怕就要考慮跑路了。
這次雖然沒有升起五股烽火,三股烽火也足夠陳憲頭皮發麻了。
除了這個哨所,陳憲還在響水莊北邊的山坡上,東邊的山坡上,視野開闊處,各布置了一個哨所。
任何人數超過百人的軍隊,一旦穿過沂源中間的山口,就避不開這兩個哨所的視線。
看到烽煙,陳憲立即按照自己制定的應急預案進行了相應的動作。
現在的陳憲對于現代的一些概念非常迷信,其中就包括他經常聽到的應急預案。
陳憲根據他目前的境況,設想了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然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應對措施,并根據這些措施,對手下的士兵和百姓進行了針對性的訓練。
大股敵軍來襲,當然也在陳憲的預案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