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不得不出去野戰,陳憲的三座莊子到目前為止,糧食還遠不能做到自給自足,全靠威脅東莊子的楊白兩家給他賣糧食。
這么一支大軍開過來,會阻斷他的一切對外貿易,而貿易,對陳憲來說,就是生命。
如果守城,就等于是將自己的命脈交到了對方的手上。
對方根本就不需要攻城,只需要在在莊子外面駐扎上兩個月,斷了貿易的新莊子就不戰自亂了。
陳憲不敢拖,拖不起,他只能主動求戰,而且還要速戰速決!
想明白這些,陳憲就知道,自己只能出城野戰。
陳憲是個惜命的人,但他惜命,并不是怕死,而是不希望死的毫無價值,毫無意義。
當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的時候,陳憲就不在惜命,與其困守愁城絕望而死,不如拼死一搏,也算死的轟轟烈烈。
其實他也可以放棄一切,帶著步槍只身逃亡,但陳憲絕不會這么做。
就像一個一無所有的混混可以輕易的亡命天涯,而事業有成的百萬富翁卻很難下這樣的決心一樣。
這三座小小的莊子,已經傾注了他太多的心血,希望和理想……還有感情……是啊,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一想到那些將他當做天,當做神一般敬仰的學生,他就覺得如果自己放棄他們,就是放棄了自己身而為人的資格。
如果陳憲留下,帶領著這些學生去抗爭,事情也許還有一線希望,如果陳憲逃走,這些此時還信心滿滿的學生立即就會變成一盤散沙,無頭蒼蠅,成為別人盤中的羔羊,迎來悲慘的命運。
他必須留下,為了自己的心血,為了自己的理想,也為了這些依靠他,并信任他的少年……
決心已下,陳憲不再多想,他在新莊子外面的空地上將四個連集合起來,做了簡短的動員,其實不用做太多動員,這些少年在陳憲的教育和引導下,充滿著這個時代所不曾擁有的信念和理想,他們愿意為了這信念,這理想,還有他們的老師去拼殺,去死亡。
命令軍官檢查了所有士兵的干糧和裝備,讓新設的炮兵連,將五輛炮車套上騾馬,一切妥當后,陳憲當先而行,帶著隊伍緩緩離開了新莊子的木柵欄大門。
這一次,陳憲穿著和他一同穿越而來的那套盔甲,背著半自動步槍,手執丈四大槍,全副武裝,這一次他不會,也不能再躲在這些少年的身后。
對于這次出征,陳憲手下的少年,包括莊子里的百姓都不是太擔心,他們太相信陳憲了,甚至已經到了迷信的程度。
只有陳憲自己清楚,這一去將是九死一生。
在東莊子和西莊子之間有一片七八里寬的森林,陳憲帶著隊伍趕在劉二祖的隊伍穿過樹林之前,提前到達了森林東邊的路口,并迅速布下了戰陣。
陳憲將四個連分散開來,組成了四個小方陣。
因為人手不足,所以整個炮兵連其實只有不到三十人。
陳憲命令將五門小炮擺成∧形,三斤炮位于∧最前方的頂端,兩門兩斤炮分列于三斤炮的左右后方,兩門三斤炮位于最后。
四個步兵連列陣于五門小炮的身后,讓炮兵陣地突出在外。
當炮兵連需要保護時,四個步兵連只需要稍稍前進幾步,就能將炮兵連夾在步兵陣的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