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憲在擴大響水莊學校的規模的同時,還加緊吸取東莊子因為農業合作社的高效農業模式,而失業的勞動力,同時在東莊子附近修建兩座新莊子,兩處水利工程。
這些新莊子全都位于河流旁邊,利用水利工程的調整落差,修建大量的水力輪機,修建新的工廠。
這些新莊子說是莊子,實際上在陳憲看來,這就是一個個工業綜合區,以水能為核心,將工廠,工人的居住融為一體,在莊子附近開墾農田,以就近解決工人的糧食消耗和工人家屬的就業問題。
陳憲還同時對東莊子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
陳憲在東莊子土圍子的四個角上,修建了四座炮樓,這四座炮樓全部用水泥石塊澆筑而成,上下三層,每層預備安裝三門一到三斤的小炮,小炮的炮所對準的方向平行于城墻方向,其主要作用是從橫向封鎖一面城墻。
四座炮樓,正好封鎖莊子的四面圍墻。
這種炮樓的設計借鑒了后世棱堡的原理,讓莊子的四面城墻,全部都置于大炮的封鎖之下,而四座水泥石塊澆筑的炮樓又有數十火槍手在內防御,固若金湯。
除了東莊子,陳憲還準備要在所有的小莊子的防御塔上加裝小炮。
當然,這一切都要等到陳憲完成對大炮鑄造的實驗。
除了大炮的試制改進,騎兵的摸索訓練,陳憲還同時開始了嘗試制造乙醚。
上次那場戰斗結束后,在傷員的救治中,傷員存活率只有可憐的不足三分之一,在死去的那些傷員中,有不小的一部分,都是因為沒有麻藥而強行手術,活活疼死的。
對于敵人的死亡,陳憲手下的醫務兵并不覺得心疼,但陳憲卻看得十分難受。
他難受倒不是因為同情這些敵人的傷員,而是因為他明白,自己不會永遠這么好運氣。
這次戰斗,靠著第一次出現在戰場上的大炮,陳憲贏的輕松,贏的意外,并且自身幾乎沒什么傷亡,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永遠都不會有傷亡,如果下一次,自己的手下出現大量傷員,陳憲絕不會容忍傷員只有三分之一的存活率。
要提高傷員手術存活率,陳憲覺得目前最急需的東西就是麻醉劑。
沒有麻醉劑,陳憲就不得不把傷員強行困在特制的手術床上,做手術的過程比殺豬還慘,許多傷兵的死亡原因都不是術后感染,而是生生疼死的。
陳憲對于麻醉劑知之甚少,他只知道乙醚有麻醉功效,是一種早期的醫用麻醉,他還記得,初中時候,還有用酒精制造乙醚的實驗課。
實驗的過程很簡單,將酒精和濃硫酸混合加熱,在一定的溫度下就能得到乙醚,可惜陳憲已經記不清加熱溫度是多少了。
不記得溫度不要緊,陳憲現在已經習慣了,花費大量精力,通過反復試驗,去確定一些以前只需要上網搜搜就能知道的東西。
現在關鍵的問題是濃硫酸從哪來?
在現代化工業中,有五種非常重要的基礎性產品,被稱作三酸兩堿,分別是硫酸,鹽酸,硝酸,燒堿,純堿。
三酸兩堿中,硫酸最早被制造出來,這種化工業品曾經被稱為現代化學工業之母。
大約在十六世紀,歐洲人為了漂白布匹,就發明了鉛室法生產硫酸……
以上這些關于硫酸的歷史知識并不是來自于陳憲的知識儲備,而是來自那位網絡寫手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