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的銳兵肯定不是傳統意義上輕步兵,他們一點也不輕,因為八旗的銳兵也披甲,只是相對于死兵普遍身穿鎖甲和棉甲(內襯鐵甲)兩層甲來說,稍微輕一些罷了。
八旗的銳兵也是穿著厚實的綿甲的。
除了穿甲,八旗銳兵還會配備虎槍或者關東大掃子之類的中長兵器,他們并不是單純的投射步兵。
除了死兵和銳兵,八旗軍在作戰時還會以最精銳的巴牙喇在后方督戰和作為預備兵。
無論是死兵,還是銳兵,或者巴牙喇,所有的八旗兵都裝備著弓箭,而且都是弓力極大的硬弓。
當你和八旗軍作戰是,你會發現,遠戰時,你的敵人全都可以當精銳弓箭手使用,近戰肉搏時,你的敵人全都是近戰肉搏兵,他們騎上馬,還都能當不錯的騎兵使用!
八旗軍和明軍作戰時,經常會整隊突進到距離明軍二十米左右遠的地方,然后突然停下腳步,全軍一起向明軍陣地開弓攢射,這時候,八旗軍的軍隊會形成一個大概十排的軍陣,前三四排為重甲死兵,他們稍微錯開后,就會對著前方的明軍面們進行精準的直射,而后面六七排的銳兵會比死兵落后十幾米,利用這個空隙,對明軍陣地進行小角度的拋射。
前后十余排,一起射擊,形成的投射密度是非常可怕的,而且因為將隊伍突進到距離敵人只有二十米左右的距離,哪怕是最后一排的銳兵,距離目標也只有五六十米,而這正是八旗所用的長梢弓使用重箭射擊的最佳射程!
明軍因為裝備有大量的火器,而火器無法拋射,為了發揮所有火器的威力,他們不得不排出一個比較寬大的橫面。
八旗軍會在其寬大橫面上,選擇一點或者多點,集中兵力進行攻擊。
明朝時代的落后的火器,產生的火力密度,自然是無法和十排八旗射手的投射密度相抗衡,一旦在對射中失敗,八旗軍就能將全員從投射步兵轉化為肉搏步兵,對混亂的明軍進行突擊,而一旦明軍的寬大橫排被一點,或者多點突破,他們就會被分成數段,八旗軍突破薄弱的明軍陣線之后,就能繞道他們的背后進行攻擊。
在薩爾滸之戰中,八旗軍就是靠這個辦法,打敗了杜松率領的明軍主力。
除了對付步兵,八旗軍人人都是強弓手的這個特點,在對付游牧奇兵時也具有很大的優勢。
游牧騎兵在對付步兵時,有一個用了一千多年的經典戰術,就是利用輕騎兵的速度優勢,在敵方軍陣一個方向環繞奔馳,在奔馳過程中,對準敵人軍陣某一個范圍集中覆蓋射擊,以攪亂該區域的步兵陣型,一旦敵人陣型動搖,他們就會投入沖擊騎兵,對該處進行突擊,進而撕開敵人的密集陣型。
而這種戰術最怕的就是大量密集的強弓硬弩。
為了保證騎射的威力,這種騷擾騎射一般都會在距離敵人軍陣五十米以內的范圍,而這個距離也是八旗長梢弓的最佳射程內。
想想看,當草原騎兵用他們的經典戰術去騎射八旗軍陣的時候,卻發現敵人向他們射來的箭雨比他們射去的還要密集數倍,這仗還怎么打?
再加上八旗軍馬步皆宜,機動力不比草原騎兵差,對付草原騎兵自然是無往不利。
所以后金軍遠征草原,次次都能大獲全勝。
當然了,明清時代的蒙古騎兵,和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騎兵不能相提并論,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騎兵更堅韌,更有紀律性,更有執行力。
但不管怎么說,八旗軍的組成和戰法,在戰術層面上,對草原騎兵是有著相當不錯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