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半年的忙碌,陳憲終于擴軍完成,但要讓這些擴編的軍隊恢復戰斗力,還需要更長時間的訓練。
擴軍之后,陳憲麾下的步兵就由原本的六個團增加到了二十四個團,這二十四個團組成了八個旅,總人數接近十萬人!
陳憲從這二十個團中抽調出六個精銳團,暫不做安排,剩余十八個團則組成了六個步兵旅。
這六個步兵旅分別駐扎在益都東部平原,泗水和奉符縣東部,臨沂南部平原,依托城堡群組成北,西,南,三條防御線。
陳憲除了給每個步兵旅留下一個輕騎兵營作為偵查用之外,將幾乎所有騎兵都調回了密州軍營。
經過這兩年的陸續擴編,陳憲麾下騎兵營,目前已經增加到了十六個,其中八個騎騾馬的馬步兵營,四個突騎兵營,四個輕騎兵營。
這次擴軍,陳憲將八個馬步兵營全部轉成了正式騎兵,這些馬步兵經過幾年的訓練,在騎術上已經沒有問題,轉變成突騎兵和輕騎兵都比較容易。
之后,陳憲將之前步兵整編后,剩余的六個步兵團直接成建制的轉變成六個馬步兵團!
馬步兵團不再按照騎兵編制,而是按照步兵編制。
陳憲從原本的馬步兵中抽調出一部分優秀軍官和士兵,分配到新成立的六個馬步兵團中,擔任軍官和教官。
就算陳憲已經占領了大半個山東,他也難以湊夠六個馬步兵團所需要的數萬匹騾馬,除非他連麾下農業公司的牲畜需求都不管不顧,這當然不可能。
所以,這六個步兵團雖然編制已經變成了馬步兵,但實際上,騾馬數量只有不到八千匹,分到六個步兵團,連三人一個坐騎都有些勉強,好在只是輪流訓練的話,倒也勉強夠了。
按照陳憲的記憶,他還有幾年的緩沖時間,他必須要在這幾年內,弄到足夠的騾馬。
為了給這群馬步兵弄到足夠的騾馬,陳憲采取了三管齊下的方法。
第一,他頒布了一系列的補貼政策,鼓勵境內的農業合作社,農戶,商戶等……多養騾馬。
第二,用高價鼓勵商人從境外購買騾馬來賣給他。
第三,擴大馬場的規模。
為了養馬,陳憲甚至將密州城西邊的一大片數十平方公里的地方圈成馬場,將這片地方的堡寨全都遷移出去,用來種草養馬。
這兩個馬步兵旅,八個突騎兵營,四個輕騎兵營就是陳憲計劃中居住策應的機動兵力。
當馬步兵增加到六個團的規模的時候,要供應這么多的轉輪火槍,對軍需的壓力就太大了。
轉輪火槍這東西,精密,昂貴,故障率高,一次成功發射率低,伺候一條轉輪火槍,比伺候五條火繩槍還麻煩。
陳憲已經受夠了這種價高質低的武器,所以,借著這次擴大馬步兵規模,陳憲十分干脆做出了給騎兵全面換裝燧發槍的決定。
能生產更復雜的轉輪火槍,那生產燧發槍就完全沒有問題,陳憲也早已經在他的試驗工廠里完善了燧發槍的生產工藝,并且培養了一批成熟的工人,他將這些工人分散到各個兵工廠后,各地兵工廠很快就拿出了成品,燧發槍的批量生產迅速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