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消息,陳憲立即返回了青島,他先接見了王盛,兩人一番詳談之后,陳憲又見了幾個俘虜宋軍中的軍官,詢問了一些宋軍水師的情況,就將這些人送去了礦山“勞改”。
接下來,陳憲就投入了擴建木材烘房,曾建船塢,準備開始大量造船的工作中。
這一次,除了造風帆船,陳憲還打算制造一種漿帆船,也就是后世的蜈蚣船。
這種船漿帆并用,即能在海上行駛,也能在風力較小的內河使用。
之所以想起來要建造這種漿帆戰船,是因為王盛向陳憲回報時,特別提到,風帆海船在內河河道中,有著動力不足,轉向不靈活的缺點,他本意是建議陳憲盡量避免讓海船進入河道或者狹窄的水域,免得被地方火攻船所趁。
王盛的這個建議,讓陳憲想起了這種曾經縱橫地中海的槳帆船。
蜈蚣船因為要在中間布置漿手,所以無法在船兩側安放火炮,火炮只能安裝在圓形的艏樓和艉樓上,火力遠不如風帆船,不過這種船在無風的情況下,能夠依靠船兩側的兩層船槳讓船保持極高的機動性。
經過之前風帆船的設計和制造,陳憲現在已經算是這個時代最優秀的船舶設計師了,在有原型圖紙的情況下,他很快就設計出了圖紙。
第一艘依然是試驗船,但這次陳憲更加大膽,他直接設計建造了一艘二十多米長,空載排水量過百噸的試驗船。
這一方面是他自信的表現,但更主要的還是因為財大氣粗,到了今天,浪費一艘百噸船,對他來說根本不是事,相對于成本,節約時間才更重要。
陳憲一邊熱火朝天的準備大造船舶,一邊緊鑼密鼓的訓練水兵,招募船員。
王盛和他的船隊在青島城修整了一個月后,就再次出發,這次他們的目的地變成了北方。
陳憲這次依然組織了不少密州當地海商組隊,一起前往北方的高麗和日本。
陳憲的船隊中除了滿載的除了鐵器,玻璃制品,肥皂之外,還有從南方運回來的絲綢和瓷器。
高麗和日本本就是密州本地海商的傳統的行商目的地,雖然沒有人希望陳憲參與到這條商路中來,但山東海商有誰敢對陳憲說個不字?
王盛的這次出海,花費了近半年時間,不但將船上的貨物銷售一空,還從日本購買了大量的銅和銀回來。
而在這半年中,陳憲的造船廠又制造了十艘新的載重在一百五十噸的風帆船,和十艘自重一百噸級的將帆船。
王盛返航后,陳憲將他的船隊中,在遠航中培養出來的成熟船員,分散到新的二十艘戰船上,又從密州本地高新招募了大批水手補充進船隊。
除了這些熟練的船員和水手,陳憲早在半年前就從麾下軍隊中抽調出了大量步兵和炮手,來到青島城進行選訓,從中選出了上萬人的水兵,炮手。
新船下水后,這些選訓出來的水兵和炮手就立即上船開始訓練。
除此之外,陳憲還從來自金國境內的流民中,招募了數千漿手,充上十艘將帆船。
又經過半年的整訓和準備,一支由二十六艘戰船,三十多艘大型商船組成的巨型船隊,就浩浩蕩蕩的離開了膠州灣。
這一次,船隊目標是遼東半島上的蘇州(今天的大連金州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