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邊大炮轟鳴之后,對面的步兵大陣就明顯加快了推進的速度,經過兩輪耽擱,對面大陣已經來到了距離陳憲三四百米的距離。
而這個距離,也正是五斤跑,七斤跑威力最大的距離。
一顆顆拳頭大的鉛彈,攜帶者這個時代的人無法想象的動能,在密集的步陣中犁出一條條血槽,向著血槽兩邊潑灑著血肉和恐懼!
三四輪炮擊之后,對面的大陣開始動搖,開始混亂。
按理來說,這個時候,是發動反擊的好時機,無論是突騎沖擊,還是讓步陣中的長槍兵發起沖擊,都是不錯選擇,但陳憲卻無動于衷,只是讓大炮以比較緩慢的節奏轟擊這對面的步陣。
從來沒有面對過炮擊的步兵,在第一次面對大炮的近距離轟擊時,遭受的心理壓力,是無法用語言去描述的,蒙古漢軍的步兵大陣在越來越混亂……
這個時候,一直在后方觀戰的蒙古騎兵終于動了。
蒙古騎兵一動,陳憲立即就將大部分精力集中在了這支騎兵上。
這支騎兵在戰場外圍繞了個大圈子,來到了陳憲大陣的右側后方,正好躲過陳憲大炮的射界。
這個時候,蒙古漢軍大陣已經頂不住炮擊的壓力,開始潰退,但陳憲卻不敢揮軍追擊,擴大戰果。
蒙古騎兵在陳憲步陣的右側后方,向著大陣側面發動了兩次騎射拉扯。
陳憲在步陣的右側擺放了兩個營,面朝左側,護衛大陣側翼。
蒙古騎兵的兩次騎射拉扯,都被陳憲方陣中占了一半人數的火槍手的齊射堵了回去,損失頗為不小,畢竟陳憲的步兵都穿著相對輕薄的板甲,面對弓箭都有不錯的防御能力,而蒙古射手卻都只有皮甲護身,在火槍子彈面前,如同赤身。
雖然蒙古騎兵拿陳憲的步陣沒辦法,缺也讓陳憲不敢將步兵A出去追該正在潰逃的蒙古漢軍步陣,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對方潰逃出火炮射程,退到遠處后,又被隊伍中的將官收攏起來。
至于用騎兵去追擊蒙古漢軍步卒,陳憲就更不愿意,對陳憲來說,蒙古漢軍殺多少都沒意義,如果在追殺過程中,被蒙古騎兵撿了便宜,那他可就心疼了。
眼看著蒙古漢軍步陣退回了營寨,蒙古人騎兵也開始退卻。
陳憲終是不甘心讓蒙古人就這么安然無恙的退去,趁著蒙古騎兵后退,他一聲令下,他手下的突騎兵,輕騎兵,楊妙真率領的全能騎兵,甚至是馬步兵全都向著蒙古騎兵殺了出去。
突騎兵一馬當先,輕騎兵緊隨其后,馬步兵則以縱隊形式,跟在騎兵身后提供接應。
發現陳憲這邊開始追擊,蒙古騎陣當中很快做出了應對,他們并沒有一窩蜂的撤退,而是讓甲騎先走,輕騎斷后。
等到陳憲的突騎沖到蒙古輕騎射程內之后,這些蒙古輕騎如同遭到驅趕的垃圾堆上的蒼蠅一樣,突然一哄而散。
但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蒙古輕騎并不是真的混亂,他們亂而不散,每一股亂竄的輕騎兵,實際上都是百人一隊聚集在一起跑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