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鵬和鄭守義對視了一眼,之后兩人皆是點頭。
柯鵬嘆道:“實際上,前兩天鄭教授和我聊過這個問題,那時候我們就已經差不多知道結果了,今天測驗之后,問題就更加清晰了。”
“怎么回事,說說。”
鄭守義道:“……限制產量的關鍵,其實就只有第一部分中電磁規范場和激光脈沖設備。”
“所以,剩下的問題是激光脈沖設備?”
“沒錯。”鄭守義點點頭,耐心地解釋道:“我們第一階段的目標是造出第一代富勒烯等離子聚合裝置,而它的產量必須達到100公斤。
這第一代裝置,需要10臺功率1MW的100飛秒級紫外激光脈沖設備,或者1臺10MW的10飛秒級的紫外激光脈沖設備。
10MW的設備,功率的量級太高了,對設備器件的要求也太高,沒人去做,也產不出來。
但1MW的設備,卻是有人在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新聞報道上,經常說某某激光器功率多少PW,指的通常都只是單次脈沖的功率。
畢竟1PW等于1千萬億W,在現實生活中,這么大的功率,放在其他任何設備之上,持續運轉不到一秒就會直接被撐爆了。
哪怕三峽水電站的發電機組的功率,也不及這種功率的萬分之一。
而在激光脈沖領域,這種大功率卻可以通過調整時間尺度來短暫達到。
因為,功率是能量和時間的比例,哪怕1焦耳的能量,在時間尺度被無限縮小之后,也能表示成無限大的功率。
簡單來說,激光脈沖的原理就是在極小的空間范圍內,將大量的光子聚集起來,然后在極短的時間內,如一皮秒,一飛秒甚至是一阿秒這么短的時間內,將其發射而出。
如此,便能在這段極短的時間內,制造出超高能量的極端環境,達到破壞分子結構,粉碎原子的目的。
甚至做得深入了,還可以模擬宇宙大爆炸初期時候的環境。
當然,這種極端環境,只能在皮秒,飛秒,阿秒等時間尺度內觀察就是了。
而鄭守義所指的功率1MW、10MW,只是激光脈沖設備的實際功率。
打個比方,雖然脈寬100飛秒的激光脈沖,功率達到了10TW,但這種脈沖,不可能以100飛秒的脈寬尺度,連續發射。
如果真能連續發射的話,那不叫激光脈沖,就叫激光,而且是超級激光,需要在一秒鐘內連續發射10萬億次。
這種超級激光,是可以當做終極武器來用的那種,單點破壞力,不比頂級的核武器差,甚至做到阿秒層次,直接碾壓核武器。
但事實上,在秒級的時間尺度內,能連續發射幾十萬次激光脈沖,就已經是非常讓科學家禿頭的技術了。
再快,就無能為力了。
鄭守義繼續道:“除了功率,脈寬也是重中之重。
目前全球頂級的實驗室中,激光脈沖的脈寬尺度已經做到了50阿秒以內,國內也做到了500阿秒以內。
雖然還有些差距,但總算已經初步趕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