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達北面,站在繁忙的碼頭上一眼望去,近海泊滿了貨輪,鳴笛聲此起彼伏,隨處可見游客、工人和運貨車。
港口往西南看去,是一排排外墻白色的鱗次櫛比的安全倉庫,專供離岸公司租賃所用。
是雅加達為數不多的官方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灰色地帶……只要不在這里搞什么過分的事情,一般情況下印尼官方是不會管的。
倉庫區中間部分,一座占地兩畝多,高近二十米的封閉式無塵倉庫的里間。
穿著無塵服的江博心念一動,從物品欄中將那13噸石墨烯取了出來。
沒有嘭鐺的聲響,也沒有其他的動靜,眼睛一閉一睜,視線中就浮現出了一座堆得整整齊齊的由集裝箱構成的小貨山。
對這種景象早是習以為常,江博面色淡定地拍了拍手,走上前去,搗鼓一番打開了一個集裝箱,露出一面冰底的PET材料。
伸手一撈,將這面材料拿在手中,只覺輕飄飄涼悠悠的,質感很微弱。
手指頭捻了捻,原本只有1.5平方米左右的材料迅速展開,往復又是五次之后,變成了一面透明似水的上百平米的薄膜。
這百平米的薄膜之上,還附著一面更加薄透的石墨烯,質量只有38毫克。
值得一提的是單層的石墨烯,和雙層的不同,單層石墨烯材質比較軟和,放在手心如果不是皮膚與石墨烯表面的電子交互引起的觸感,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因為實在是太輕太軟了。
“科技這東西,實在是太神奇了,一面重量僅有幾克的PET薄膜,居然可以延展到上百平米,而一面上百平米的石墨烯薄膜,居然僅有幾十毫克……廢墟在這方面的科技,領先地球好幾十年啊。”
在倉庫里間一番搗鼓之后,江博把這一百平米的石墨烯,用簡鵬飛購置來的儀器設備,耐心地裁減成了一百份,然后又用雅加達當地買來的PET材料進行加封,并迅速包裝成了一百份,最終一起轉入了一個手提箱中。
提著手提箱離開倉庫,江博來到了簡鵬飛收購的那家離岸公司——瑞吉貿易公司。
剛與簡鵬飛碰上面,他便表示有買家來了。
“老板,剛剛有一家國內的企業把電話打到了我們的客服中心,說是已抵達雅加達,想約個地點看看貨,合適的話,會進購一批石墨烯。”
江博微微一笑:“看來已經有魚上鉤了,這應該是第一家來雅加達的企業吧?”
“沒錯,那您是想今天和他們見見呢,還是?”
“見他們是肯定要見的,但我就不出面了。”江博把手提箱交給簡鵬飛,說道:“這里面有一百份1mX1m尺寸的單層石墨烯,想看貨,那你就拿幾份給他們看,真金不怕火煉,讓他們趕緊檢測。”
“好的!”
“去吧,談判的事情我不在行,還是得你出馬才行。”
……
雅加達哈達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