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聊天中,江博從周樹培口中了解到了關于仿生機器人的一些基本性能和數據。
機器人是造出來了,覆蓋上一層仿生的皮膚之后,從觸感、溫度和視覺等方面看,幾乎和真人一模一樣,仿真程度達到了99.99以上。
甚至比起那些整過容的人,看起來更加像是真人。
而且之前的運動摩擦發聲等問題,也被一一解決。
現在造出的機器人,已經能夠投入現實社會,幫助人類緩解工作壓力了。
比如務農、環衛、送快遞和外賣、搞工業等等。
甚至周樹培表示,如果能給機器人上身份證的話,還可以讓他們進入娛樂圈發展。
但是,缺點也是有的。
第一,所有的機械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容易損壞。
第二,機器人代表的是現代工業的巔峰水平,制造不易。
第三,造價昂貴,一個‘周壹’這樣的機器人,需要上百萬RMB。
當然,周樹培也表示如果開設機器人工廠,組建出流水線后,成本會直線下降,但具體降多少,還不清楚。
第四,因為要模仿人類,外加上芯片將安裝在機器人的內部,而不是進行云端隱藏,所以這類仿生機器人的耗電量非常恐怖。
正常情況下,一個仿生機器人的重量75kg,其中有30kg是電池組,但是,以現在鋰離子電池200wh/kg的能量密度,30kg的電池,儲能只有6kwh,也就是6度。
以機器人1.2kw的功率,連續運行5個小時就沒電了,連持續工作時的標準都達不到。
當然,如果增加機器人的電池組重量,倒是可以提高電池容量,但事實卻是機器人的重量越大,負載就越大,同時功率也越大,并且體積還越大,不協調性和不穩定性也會逐步上升。
所以,據周樹培的意思,人形態的機器人,還是以75kg為完美標準,其他形態的機器人,倒是無所謂了。
第五點,仿生機器人投入商用,勢必會引起大量的底層的普通人失業,這是個大問題。
雖然國家已經批準了這方面的研究和商用,不過,當機器人替代了工廠里的工人,替代了快遞員和外賣員,替代了掃地工人和農民,替代了醫生和建筑工人……
全社會失業的人口,將會以千萬甚至是上億來計數。
這個時候,如果沒有新的行業接納這些人,世界都將會發生動蕩,一次前所未有、無法預料的變革,將席卷全華夏,然后蔓延全世界……
和周樹培聊完后,江博發現實際上硬性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有兩個。
一個是量產的問題,一些材料比較昂貴和珍稀,比如仿生皮膚,比如機器人的芯片,以及機器人的超高精度零部件。
另一個是電池容量的問題。
但恰好,這兩個問題當中,電池容量是黑骨頭正在解決的,鋰空電池可以完美解決它。
而機器人的零部件的精度問題,則與數控機床相干,楊奎山那邊也正在研發和制造。
剩下的,皮膚和芯片問題,好像也不算很難,皮膚是有技術的,芯片的話黑骨頭雖然沒有技術,但卻可以找人代工。
……
離開周樹培的實驗室后,江博又來到了富勒烯工程實驗室,因為鄭守義這里的地方比較大,所以,在實驗室沒建造起來以前,賀天強的研究工作,就是在這里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