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是一種無腦的引戰手法,但一些智商不全的西方網友,還真就上了當、著了相,成為了鍵盤大軍中的一員。
一時間,一些標題為《美國科學家研發出超前高溫超導體,華夏科學家集體沉默》的新聞,在西方的各大網站遍布,并且引來了許多網友的點評。
“哇哦,布萊克教授太厲害了,不愧是我的偶像,點贊!”
“超導材料的TC值居然能在正常大氣壓下,做到208K,上帝,這可是超級大的發現啊。”
“208K的超導材料,冷凍的成本太低了,這種超導材料,絕對要火了!”
“聽說華夏的科學家們知道這件事后,集體沉默了?”
“切,太平洋西岸的那個國家,怎么可能與我們美利堅相比,雖然前兩年他們確實做出了許多突破,但在超導材料這些高端領域,華夏不行。”
“說得沒錯,那個國家之所以近幾年發展很快,都是因為盜版和復制了我們以前的成功,他們是我們的抄襲者,但在真正的高科技技術面前,他們不行!”
“看看世界著名大學的分部情況就知道了,全球排名前十的高校,華夏有嗎?一個都沒有。”
“美利堅萬歲,永遠世界第一!”
……
當美國網友們正在興奮口嗨和敲鍵盤之時。
華夏燕京,中科院下屬的一家應用超導重點實驗室中,氣氛有些微妙。
這家超導實驗室,是華夏目前唯一從事應用超導交叉學科研究的重點實驗室,人員結構和專業配置比較合理,科研隊伍以一名中科院院士帶頭,并以青年博士為中堅科研力量。
主要從事非理想第二類超導體,在強電和強磁場方面的應用基礎研究。
涵蓋了超導電力科學技術和超導強磁場科學技術,是超導科學技術與電工學、物質科學、生命科學的交叉和融合。
在國內超導材料界,算是風向標之一。
實驗室負責人的辦公室里,吳志祥院士正坐在辦公桌前看著一篇新聞報道,新聞報道的標題名為:‘美國布萊克團隊研發出208K高溫超導體,美國超導材料的研究進度領先全球’。
“208K,零下65攝氏度,還是正常大氣壓下,布萊克那老東西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關掉新聞頁面,吳志祥又看了看桌上那打印出來的來自《科學》雜志上的論文,一時間心里百感交集,莫名難受。
在此之前,人類發現的超導體的最高臨界溫度,由德國的科學團隊發現的氫化物保持。
在170萬個大氣壓的條件下,這種氫化物具備超導性能,轉變溫度高達250K,也就是零下23攝氏度。
但從基礎的實驗數據可以看出來,所需壓力實在太高了,170萬個大氣壓?呵呵噠,太特么高了。
相較來說,布萊克團隊的這種鐵基超導體,盡管轉變溫度不如德國團隊所發現的氫化物那么高,但由于這種鐵基超導體在正常大氣壓下也能達到200多K。
其意義和價值,已然遠超氫化物超導體,論應用高度,兩者不是一個量級的東西。
不多時,辦公室的房門突然被敲響。
吳志祥手下的一名高級研究員趙成功拿著一疊資料快步走進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