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建華在倒計時跳到1的瞬間,立即將手指頭按在了屏幕上的一個紅色按鈕上。
核聚變試驗,開始點火!
與此同時,現場數十臺攝像機對準了前方的一面巨大的屏幕,咔擦咔擦,閃光不斷,拍攝不停。
“開始了!”周平低聲道。
此次核聚變點火實驗,動用了黑骨頭的超算中心,在超算中心強大的運算能力之下,核聚變裝置控制系統中強AI,可以實現對核聚變過程的全方位精確掌控。
點火開始,在AI的操作下,按照2:3的比例,往真空反應室內注入了約莫10克氘氚混合原料。
加熱開始,在特定的微波震蕩之下,真空反應室內的溫度開始上升。
因為反應室內只有氘氚原料,而沒有別的物質,所以室內溫度的上升,其實就是氘氚原料的溫度的上升。
當溫度上升到一定的程度之后,電子與原子核的電磁約束力無法再束縛電子與原子核,于是氘氚元素變成了等離子態。
因為溫度的持續上升,這時的電子和氘氚元素的原子核,變得不穩定了,無法再呆在原地,它們開始加速運動起來。
如果沒有約束和控制,那么這些高達數萬K溫度的粒子,將分分鐘搗毀核聚變實驗裝置。
所以,這個時候磁場的作用就出來了。
在富鐵超導線圈強悍的磁場約束之下,等離子態的氘氚原料,開始做定向的運動。其實也就是按照特定的路線,圍繞裝置的環形跑道進行旋轉奔跑。
加熱持續進行中。
十幾分鐘后,真空反應式內的溫度達到了恒星內核的溫度,足足2000萬K!
幽藍色的光影,彌漫了整個真空反應式。
這時,核聚變發生了。
數以億計的氘原子核與氚原子核,在發生碰撞的時候,不再相互彈開,而是聚合到了一起。
這個時候,氦4原子核形成,并釋放出了中子和大量的能量。
由于核聚變持續發生后產生的龐大能量,使得真空反應室內的溫度急劇上升。
在短短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內,溫度就從2000萬攝氏度,升高到了上億攝氏度。
核聚變的鏈式反應正式形成,進入了持續反應階段,鍋爐接收到了龐大輻射能量,開始轟隆隆沸騰起來,大量的蒸汽帶動發電機組的葉片開始切割磁感線進行發電……
這時,大屏幕上彈出一條條數據,AI的聲音也隨之響起。
“所有設備運轉正常……真空反應室內溫度達1.2億K,室內熱功率達發電機組總功率能量轉換率54.4%……”
AI的聲音落下,控制中心經歷了短暫的沉寂后,不知道是誰帶頭喊了一句‘成功了’,現場變得一片歡騰!
核聚變,成功了!
是的,核聚變點火成功了,完成了從低溫到超高溫的蛻變,并開啟了核聚變的持續反應。
但是,點火雖然成功了,可真正的挑戰,才剛剛到來!
十幾分鐘后。
AI的聲音再次響起。
“穩態約束1.2億K氘氚等離子體實現核反應時間達1000秒,距離美國D5D裝置實驗記錄,還差4100秒……”
周平連忙問:“匯報裝置內的各項情況!”
AI:“唔……一切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