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距離地球500萬公里、1000萬公里、2000萬公里的時候碰撞,肯定可以讓那五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身而過,從而避免碰撞。
這種方案,針對的是那四顆金屬質的小行星。
第二種方案,是用核動力飛船撒網進行側方向牽引,配合動能武器使用,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操作難度很大,不過只要成功了,就能極大得保證前四顆金屬質的小行星避免與地球碰撞。
第三種則是常規的用核武器,不過,核武器因為喪失了空氣助力,沒有了氣流沖擊波的打擊,在太空中的威力極其有限。
所以,地球防御理事會的專家們,準備用大當量的核武器來與那顆直徑4.2千米的巖石質小行星貼身爆炸,這樣一來,就能夠摧毀小行星的結構,使其分裂開來,變成許多直徑不過幾十米,甚至幾米的隕石。
進入大氣層后,會因為摩擦生熱而被瓦解,少部分無法瓦解的,只要不落在密集人群區域,都無所謂,而就算落在密集人群區域,只有提前做好防備,用地面防空系統將其進行二次摧毀,就能完美地化解這次小行星的危機了。
雖然這樣一來,大量的小行星碎片會致使天上的諸多衛星會遭難,但總比讓小行星直接撞上地球要好。
至于第四種:在小行星上安裝發動機,利用黑骨頭的核動力飛船,裝載上發動機,然后迅速加速靠近小行星,與其保持相等的速度,再把發動機安到小行星側面。
燃料經過特殊處理,大量的液氫和氧氣混合,在發動機的作用下,燃燒釋放熱量和噴氣產生巨大的推力,雖然這點推力對于質量數千萬噸的小行星來說不值一提,但總歸是有了加速度,只要時間足夠,總能讓小行星的軌道角度發生偏移。
第五種,趕緊造地下庇護所,如果前兩種方案失敗,那就沒辦法了,只能躲到地下庇護所,等待撞擊過去,然后再出來收拾殘局。
基于這五種方案,地球防御理事會的各個部門,開始調動資源,迅速運作起來。
至于其他的一些方案,比如引力牽引、讓地球停止轉動等等,這些都不太現實,引力牽引就不說了,沒那么大的飛船,小質量飛船也不起作用。
讓地球停止轉動也不現實,因為造成的損失比小行星撞地球更大,死的人更多,得不償失,有那功夫,還不如直接讓撞得了。
(以上是我原本準備的資料,想了下放了出來,以后如果寫科幻文,我或許會重新撿起來寫吧。)
下面還有,等我慢慢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