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營地招攬玄翦,給魏國造成了一定的麻煩。
這得從救玄翦和魏纖纖時,為吸引典慶的注意力而發射的圓球說起。
發出那顆圓球時,直升機上的喇叭還對典慶說了這么一句話:“典慶,你不想知道事情真相嗎?這里面有你要的真相,送給你了!”
圓球里是否真有典慶師傅(魏國大將軍)被殺死的真相,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直升機喇叭說的這句話被魏庸給聽到了,圓球又被典慶給撿走了。
俗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魏庸可是心里門清典慶師傅是怎么死的,萬一圓球里面真有他逼玄翦殺死魏國大將軍的真相,這要是被典慶知道了,捅到魏王那里,這還得了?
魏庸是個陰險狡詐、心狠手辣的老陰比,豈能容許這等事情發生?他連自己親女兒和外孫都能下得去手,何況一典慶乎?
魏庸計上心頭,果斷先發制人,跑到魏王那來了個惡人先告狀,狀告“羅網”、典慶,還有大夏人。
他說典慶、“羅網”和大夏人相互勾結,要對魏國不利。
這老頭很會講故事,生動形象地編了一出典慶是如何勾結“羅網”和大夏人,先刺殺魏國大臣,再殺害自家師傅,最后又怎么和大夏人聯手,放走“羅網”刺客玄翦。
不僅故事編的好,魏庸還拿出了證據。
這些證據本是用來給玄翦潑臟水的,現在玄翦跑了,改一改,給典慶用上了。
甚至,魏庸還不要臉地以自家府邸被大夏人偷襲、女兒被“羅網”刺客挾持走作為證據。
魏庸在魏國朝堂一直是一個很光明的正面形象。
在秦攻打魏之國時,其他大臣畏秦懼秦,商議與秦求和,是他和魏國大將軍要求主戰;在大臣接連被刺殺,眾大臣人心惶惶之時,他依舊表現得很鎮定。
因此,從魏王到眾大臣,對魏庸印象極好,哪怕是跟他政見不同的那些大臣也認為魏庸是個正直為國的人!
他們自然不會覺得魏庸是一個陰險卑鄙到連女兒都可利用的人。
魏王派來的人叫典慶去王宮問話,典慶正在家中想辦法打開那顆圓球,獲取師傅死的真相,他怎么也沒想到大司空魏庸居然告他勾結大夏人和“羅網”謀師害命。
典慶不是個善言辭的人,到了魏國朝堂上,哪是魏庸對手?
三言兩語之下便被魏庸說得懷疑人生,要不是他真沒做這些,他自己都懷疑是不是自己哪天喝高了,干了這些事?
辯駁不過,那就來證據!
無奈之下,典慶拿出那顆圓球想要洗白自己。
魏庸看到圓球拿出之時,臉色微不可察地變了下,若說他誣陷典慶的計劃有什么漏洞,那最大的漏洞無疑是大夏人留下的這顆圓球,萬一大夏人真有什么手段留下他謀害魏國大將軍的證據呢?
可魏庸沒想到這顆圓球居然成了他的助攻!
魏國朝堂是山谷營地重點關注的目標之一,自然看到了魏國朝堂上發生的這幕,及時送來一記神助攻,那顆圓球自己說話了!
說的話讓魏庸大喜,讓典慶絕望!
“典慶,你那邊怎么樣了?你師傅死了……”
短短十四個字把典慶打到了地獄。
這十四個字其實什么有用的信息都沒有,但通過說話人的語氣可以讓人浮想聯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