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不知不覺來到了十月。
夏元前17年的這個十月,在大夏歷史上就不是一個太平的十月,在這世界應當也會如此。
在山谷營地忙著執行“推芻”計劃,建設七縣的這幾個月中,發生了一些事,“流沙”的一代目韓非帶著衛莊、天澤等人離開了韓國,到了秦國咸陽,與嬴政攪合到了一塊兒。
韓非到秦國只有一個目的,幫助嬴政鏟除“羅網”。
韓非幫嬴政鏟除“羅網”是出于兩方面考慮,一是“羅網”跟“夜幕”是盟友,修理一頓“羅網”,等于削弱了“夜幕”,而且,“羅網”跟“流沙”也有恩怨;二是他想借此和嬴政搞好關系,指望以后秦國不會攻韓。
當然,在大夏的歷史上,證明了韓非想法的可笑(注:歷史上,韓非向始皇帝主張“存韓滅趙”,然后他就死在了獄中),可在這世界,由于大夏的存在,歷史已經走向了另一個方向。
韓非和嬴政聯手,準確說是“流沙”和嬴政所代表的的勢力聯手,雙方產生的化學反應十分強大,在他們精心布局之下,竟一步步將“羅網”逼向了絕境。
嫪毐身為“羅網”之主,被嬴政和韓非步步緊逼,知曉自己若再不做出任何實質性的反擊,籠罩在咸陽上空的“羅網”恐怕就要煙消云散了,連他自己也會生命之危,更別說扶自己兒子上位。
如此情況下,嫪毐做了一個決定,他決定等嬴政在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時,發動兵變,只要能殺掉嬴政,那么局勢瞬間會逆轉過來。
因為殺掉了嬴政,秦國就沒有了王,這時,嫪毐只須讓趙姬出面,讓其以太后之名,便可順理成章地讓他倆兒子繼位。
到得那時,親生兒子是秦王,他嫪毐就是秦王之父!
這是一個若是成功,收獲將極大的決定,可這同時也是一個風險很大的決定,如果他沒有成功,那么他自己和他的兩個兒子必會遭到嬴政瘋狂的報復。
然而,一直被嬴政和韓非逼迫,嫪毐現已也沒有多少路可選,因為若讓嬴政成功舉行冠禮,他的日子一樣會更加難過。
十月初三,嬴政身穿黑色王袍,一步步向蘄年宮走去。
今天是他舉行冠禮之日,冠禮之后,他就可名正言順地親政掌權,到時原本擋在他面前的阻礙,都將對他難以再構成威脅。
可今日也是他最危險的一日,那些躲在暗處的敵人絕不會想他在舉行冠禮后,還能活著走出蘄年宮。
當嬴政正在蘄年宮進行冠禮時,忽然,從蘄年宮外傳來了喊殺聲,一支支軍隊從雍城四處匯聚,向著蘄年宮殺來。
嬴政聽到這些喊殺聲,身體只是頓了那么一下,便十分冷靜道:“不用管,繼續為寡人加冠。”
“是,大王!”
嬴政的冷靜讓蘄年宮中的人心也安了下來,大王都不怕,想必大王是早有布置,那他們又怕什么?
蘄年宮中冠禮繼續,可在外面,那些叛軍已經殺到了蘄年宮,而這時,從蘄年宮中也殺出了許多秦兵,與叛軍們絞殺在一起。
這些兵卒都是秦軍,可今朝卻在互相殘殺。
秦軍在互相殘殺,另外的戰斗也在進行,大量的“羅網”刺客也在向蘄年宮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