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救助東京城中的百姓,當然是想刷一刷自己在北宋百姓中的聲望,好為日后借掌北宋地盤減小一些阻力。
其次也是因東京城內的情況已經非常糟糕,根據大夏方面的評估,如果大夏不出手相助,東京城在近幾日將會死去數萬人。
因為東京城中的各種物資現非常奇缺,尤其是糧食和醫療物資,盡管大夏現并不圍東京城,但從各地調來物資也需時間,而東京城的一些百姓已經撐不了那么久。
第二天上午,大夏派出了使者團前往東京城。
大夏使團還沒到呢,只見那東京城東門之外,在一眾北宋官兵的護衛下,趙桓領著何栗等北宋官員出城數里,已在等候。
趙桓親自來迎接一國使者,如果放在金人圍城之前,北宋的君臣是不會如此做的,可金人到來,打掉了他們一些驕傲,讓他們變得更加慫了,唯恐怠慢了大夏使者,引起大夏人的不滿,趙桓才親自領著一眾北宋大臣出城相迎。
在東京城內,為迎接大夏使者,北宋官兵已經凈街封道,但許多北宋百姓仍擁擠在被封的街道兩旁或是在街兩邊的房屋中,等著看那大夏人入城。
上午九時多,奇怪的轟鳴聲自東邊傳來,聞聲看向那邊,只見大量的煙塵騰起,一輛輛奇怪的玩意兒正向東京城駛來。
從沒見過大夏的裝甲車、汽車等物的趙桓和北宋大臣頓時被驚到了,趙桓更是看向一邊的何栗,以眼神問詢,他的意思是在問:這該不是要來攻打我東京城吧?
何栗小聲回道:“官家,勿要驚慌,這是大夏人的車。大夏使者應是乘在這些車中而來,不是來攻打我們的。況且……官家,便是大夏人此時真來攻伐我等,我等現又能如何?”
聽聞最后這句,趙桓愣了下,默默地點了點頭,重新收拾好情緒,等著大夏使者到來。
隨著車輛越來越近,趙桓和一眾北宋大臣才看清這些事物,一輛輛都是綠不拉幾的,造型都很奇怪,除了有輪子外,跟他們思維中的車幾乎很難扯上關系,不見馬匹,不見韁繩,不見趕車的車夫……
面對這些逐漸接近的怪物,趙桓和北宋大臣們心里說不害怕、不恐懼是不可能的,有的人已經雙股戰戰,要是可以,說不得早就逃了。
到達離趙桓和北宋大臣們幾十米遠后,趙桓和北宋大臣們看到這些奇怪的車全數停下,然后自其中幾輛下來了數十名身穿花花綠綠衣服、戴著奇怪頭盔、手中同樣拿著奇怪事物的大夏人,他們迅速排成兩隊站立于道路兩邊,一個個身姿站得筆直,一動不動,好似要護衛什么大人物出現。
看到這幕,趙桓和北宋大臣們也知曉,必然是大夏使者要出來了!
果然,又有三輛車打開,數人自車中下來,他們大多穿著綠色的服裝,只不過與方才那些大夏士兵不同,為首的一人是一名身穿白衣、手中提劍的年輕男子。
這男子身穿服飾跟現在大宋的服裝有些不同,但依舊能看出這應是漢人服飾,這男子也不像其他大夏人那般是短發,而是一頭長發。
這讓趙桓、何栗等人非常驚疑這大夏究竟是個什么樣的國度?怎也會有這樣的服裝和發飾?
這男子領著那數人,走向趙桓和北宋大臣們。
趙桓領著北宋大臣們向其行禮,并道:“大宋天子趙桓今率眾臣恭迎大夏使者。”
這男子持劍回禮道:“在下蓋聶,代大夏使團多謝各位相迎。”
蓋聶?
聽到這名字,北宋一些大臣已經在他們腦中翻出了有關蓋聶的信息,太史公在《史記》中寫荊軻時曾提到過蓋聶:荊軻嘗游過榆次,與蓋聶論劍,蓋聶怒而目之。荊軻出,人或言復召荊卿。蓋聶曰:“曩者吾與論劍有不稱者,吾目之;試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荊卿則已駕而去榆次矣。使者還報,蓋聶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攝之!”
但他們并未把面前這個自稱蓋聶的人與太史公《史記》中記載的蓋聶聯系在一起,以為這只是兩個人正好同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