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大夏人不會讓儒家成為大夏官學,北宋儒家來人也沒多糾纏,他們本來也沒覺得這件事能做成,不過是來試一試罷了,萬一有驚喜呢,就像某董老夫子去見某武帝一樣,萬一將大夏人忽悠上鉤了呢?
他們其實想大夏接受他們另一個條件,即大夏在攻占大宋后,允許他們在原大宋領土內保持原有地位。
北宋儒家倒是真敢提!
讓他們在原大宋領土內保持原有地位,那跟北宋現在的情況有啥區別?
北宋儒家來人倒是說了區別,一、以后沒有大宋了,都是大夏的領土;二、趙家人不再是皇族,將不是他們侍奉的君主,他們將奉大夏派來的人為主。
聽起來還有點兒意思,很有創造性,這是在開創“一國兩思”(同屬于一個國家,卻有兩種國家級別的文化思想)!
北宋儒家派來的使者甚至明著表示,只要大夏能答應這條件,他們可馬上俯首稱臣,把北宋拱手送上。
大夏對這條件自是不會同意,這世界的儒家已經長歪了,必須要對其進行處理,怎么可能還會讓這長歪了的儒家繼續生長?還是想長在大夏的領土上。
這些儒家使者一個個只能無功而返!
在確定大夏不會為儒家做改變之后,儒家的士人抵抗大夏的力度變得更強了,拼了命造謠抹黑大夏,煽動民眾抵抗大夏,組建更多的軍隊,建立更多工事……
搞得北宋全民抗夏,可這并不能真的阻止住大夏!
六個多月后,大夏覆滅北宋的戰役開啟,六路大軍浩浩蕩蕩地南下,比當初金兵南下攻宋時來得還快,北宋朝廷完全不知道大夏發兵了。
北宋設置在北邊的工事被大夏軍隊的炮火摧古拉朽般摧毀,而后大夏軍隊跨過工事殘骸,向南殺來。
已經知曉大夏行軍神速,而且進攻突然,不知道大夏人哪天就打過來了,北宋方面做了不少布置來預防,可根本起不了多少作用,他們傳遞信息的方式太落后,軍隊調集也太慢了。
何況,六個多月過去,北宋軍隊也已經松懈,畢竟不可能一直維持那么高的警戒狀態。
等到大夏兵臨城下時,北宋軍隊甚至還沒集結好,城池便被大夏攻破了,大夏軍隊攻下一座城后,又車不停輪向下一座城開去,一座城一座城被大夏軍隊攻占,北宋毫無還手之力,雙方從軍事裝備、信息情報、武裝人員素質等方面差距都太大。
在被大夏軍隊破城后,不少出身儒家的北宋官員選擇了自盡,他們有的是為大宋盡忠,有的則是知道大夏人一統天下,日后沒了他們的用武之地,又不甘心當一普通平民,遂以自盡了事,這樣還能成就他們的忠名。
本次覆滅北宋,大夏軍方采用的是在《天行九歌》時用過的布置,分數路軍,其中一路直搗北宋政治中心——臨安。
負責進攻臨安的那路大夏軍隊不必管路上的其他城池,只有一個目標,摧毀北宋的執政中樞。
這路軍行進速度太快了,到達臨安時,臨安城里的北宋皇帝和大臣竟無一人發覺,等聽到炮聲,看到炮彈爆炸的火光,北宋皇帝和大臣們才驚覺大夏人殺來了!
趙桓慌了神,趕緊召集一眾北宋大臣來皇宮商議對策,可此時已經晚了,而且他們又能商討出什么有效對策?
除了少數的些大臣,大多數北宋大臣雖知形勢已難挽回,此去可能再難活著回來,但依舊去了皇宮。
他們此去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