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十分確定以及肯定的一點頭:“人的問題杜相就不用操心了,只要準備好工具,不管什么時候開工,李侍讀都會保證有足夠的人手來施工。”
話說到這個份上,杜如晦除了機械的點頭,心里是半點都不相信。
‘李侍讀’的影響力的確是很大,如果沒有他的存在,估計早就有無數百姓踴躍前來報名修路了,不吹不黑的說,‘李侍讀’就是這么有震懾力。
李昊從老杜的眼神中讀出了很多東西,對于這份質疑,他也表示很無辜,沒辦法,誰讓自己太優秀呢,不遭人妒是庸才,這話好像是這么說的吧?
李承乾見杜如晦不說話,索性直截了當說道:“杜相,要不此事就這么定了吧,明天你安排人工部的人去城外,帶上圖紙再調一批工具。”
“殿下既然執意如此,老臣遵令。”杜如晦很清楚自己的位置,表面上看他是這次以工代賑工程的總負責人,但實際就是個背鍋俠,主要作用還是襯托李承乾這個太子的聰明能干。
……
水泥路準備開工的消息隨著杜如晦將文書下發到工部,整個長安都炸了。
早朝上。
“喂,聽說了沒有,長安到洛陽的水泥路今天就要開工。”
“開玩笑吧你,千把人就想修路,這要修到什么時候?”
“誰知道呢,萬一那位有撒豆成兵的本事一下子變出好幾萬人呢。”
“我覺著吧,應該還是千金買馬骨的套路,只要把那些參加修路的百姓糧食發下去,要不了幾天就會有更多的人來參加了。”
“百姓又不是傻子,不會那么容易上當的。”
“管那么多干什么,等會兒散了朝去看熱鬧就好。”
相比議論紛紛的眾人,李二的心里也不怎么舒服。
水泥修城墻他見識過,的確挺結實的,可是修路……,如果不是眼下正是穩定民心的關鍵時刻,就算那兩個臭味相投的小子說破天,他也不會同意。
那可都是錢啊,大唐需要用錢的地方多了去了,鋪到地上怎么想都有些浪費。
至于前幾天李昊關于過路費的說法,李二真心沒放在心上。
路上一共就那么些人,商隊一共就那么多,就算收錢又能收上來多少。
早朝在滿朝文武各懷心事的前提下匆匆了事,三五成群離開皇宮之后,這幫人連朝服都沒換便趕往東城外去看‘熱鬧’。
長安城東一共有三座城門,為了不影響交通,李昊只調動手人封住了一座城門以及長達十里的半條官道。
整整三萬人的施工隊伍在這一段封閉區域內揮汗如雨,略顯坑洼的路面已經被刨開,露出下面并不算堅實的路基,更有人運來一車又一車的石料,鋪在路的一側,再次將路面加寬了近乎兩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