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4月。
東北春暖花開。
小旭在第十五中學念書,寒假過后繼續上學,今年中考。
原本上,她想進芭蕾舞團沒進去,便進了話劇團當報幕員,混到83年應征林黛玉。現在呢,可不想演林黛玉了。
她要當文豪
她要當大亨
她要去見張儷
這日午后,父母不在家。
小陽挨件試母親的衣服,在鏡子前扭來扭去,小旭盤腿坐床上看報紙,新一期中國青年報。
6千多字的小說,登了一整版。
青年習作
喜歡你
作者陳小旭
以對越自衛反擊戰為背景,描寫了一對青年男女的感情故事。除了青春期那點朦朧騷動,最鮮明的有兩點。
一是女孩子主動追求男生。
二是男生奔赴前線,女孩子也毅然成了一名軍醫,同赴戰場。
在最后,有這么一段話
“你不用勸我了,我做出這個決定不僅僅是因為你。”
“我不太明白。”
“我喜歡你,我熱愛這個國家。我在做我喜歡做的事情同時,還能喜歡你;或者說我在喜歡你的同時,還能做我喜歡做的事。
對我來說,這是非常美好的東西”
普普通通的一段話,放在談情說愛羞于出口的1979年,就是膽大妄為。
像追捕里,真由美騎馬而來,杜丘問“你為什么要救我”
真由美說“我喜歡你”
哇,這句臺詞不知震撼了多少男男女女。
保守勢力頑固,改革開放卻是不能回頭的,這篇文章還是刊登了。
小旭讀著自己的文章嘖嘖搖頭,yishi形態的東西太多了,等到80年代就好了,那真是文學的黃金年代。
“姐”
她正看著,小陽忽然湊過來“爸媽什么時候回來啊”
“你餓了”
“嗯”
“我帶你吃好吃的去。”
小旭心里高興,難得姊妹情深一回,穿衣服穿鞋,又翻出戶口本和幾張糧票,拉著懵逼的妹妹出門。
外頭空氣干燥的很,穿藍色制服的隨處可見,偶爾聽到自行車的響鈴聲。
先上公交車,小旭交了一毛錢,忽然想起許老師帶自己坐公交的情形,不免又是一黯。
下車便是一家國營館子,穿白大褂的服務員矜持而驕傲,她給了飯票“二斤餛飩”
“姐,吃得了么”小陽扯扯衣角。
“二兩餛飩你吃不了嘛”
小旭自顧自坐下,小陽掰指頭算,嗯嗯嗯
這年頭的面食,是按皮兒算份量,一斤餛飩指的是一斤餛飩皮兒的量。
很快,兩大碗端上來。
她搓搓手,哎呀,自打年紀越來越大,飯量就越來越小,過60大壽那天才吃了兩只大龍蝦。
于是抄起筷子,氣吞山河
旁人見怪不怪,這年頭的人都能吃,尤其半大孩子。
小陽也很努力,吃了半斤,毛干鳥凈。小旭差這幾兩就沒飽,又買了點爐果當飯后甜點。
“姐,我們會不會被打死啊”
“爐果好吃嘛”
“好吃”
小陽嘬著爐果,自己忽然想開了“打死也值”
二人走路消消食,慢悠悠到了郵電局,排隊進去到柜臺,摸出一張稿費單和戶口本“同志你好,我取稿費。”
“稿費”
業務員掃幾眼,小姑娘一只,扎倆小辮,旁邊跟個更小的。
“對,是我寫的,您看”
小旭又取出報紙,笑道“我是第十五中學的,聽到自衛反擊戰的消息,就寫了這篇文章,我也沒想到能刊登呢。”
喲嚯
業務員不再懷疑,周圍人聽到也湊了過來。
“哎喲,太厲害了了”
“這才多大啊,十幾歲吧”
“這就是報紙上說的那個,那個神童”
“對對,神童小姑娘,你會不會也到北京跟總理下棋啊”
話說改革開放伊始,由于之前憋了太久,顯得什么都焦慮、急切。比如在1978年,國家成立了中科大少年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