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這么說,不過有個前提條件,對制片人的要求非常高。臺灣電視界競爭很激烈,你搞一部劇失敗了,可能還有機會,但搞兩部、三部都不理想,就沒人找你拍了。
瓊瑤還好,她本身有讀者群,風格也適合大眾,周游和楊佩佩就不得了。
楊佩佩去年拍了部《絕代雙驕》,小魚兒、花無缺都是男的,她非要用女的演,質量我們先不談,這個膽氣就值得敬佩。
周游更是老資格,我們都叫阿姑,像什么《神雕俠侶》、《一代女皇》啊,那是一等一的本事。”
“……”
尷尬,十分尷尬,因為都沒看過。
李沐咳了兩聲,打圓場,“那為什么要搞這個,呃,制播分離呢?”
“便宜嘛!電視臺都是自產自播,時間一久,就弄的效率低下,成本浪費。那我把項目交給外面,固定這些錢,然后簽協議,收視率達到一定標準,你可以參與廣告分成等等。
這樣能最大限度的保證質量,不僅電視劇這么搞,娛樂節目也這么搞,所以臺灣電視業才這么發達。”
“哦,那我們應該用不著。我們電視行業才起步幾年,遠沒到那個程度。”
“你們這部劇的成本是多少?”凌風好奇。
“呃,60萬左右。”李沐猶豫了下。
“拍多少集?”
“42集。”
WHAT?
凌風瞪大眼睛,“那,那你們是用不著。”
李沐現在思路也開了,想了想,問:“臺灣現在有幾家電視臺?”
“主要就臺視、中視和華視。”
“那個《一代女皇》……”
“中視播的。”
“哦。”
李沐若有所思。
半小時后,劇組繼續拍攝,直到十點左右。
散場時,李沐推著自行車往出走,許非從后面趕上來,“主任!”
“嗯。”
他知道這貨能看出來,也沒奇怪。
倆人并肩同行,曹影乖巧的pia在后座,實際耳朵豎得高高的。
“您想買臺劇?”
“有這個打算,中心的生產量太低了,滿足不了一年的播放需求。京臺想做大,必然要引進一些外來劇。”
地方臺買外劇并不罕見,《上海灘》就是魔都臺先引進的,《霍元甲》是粵省臺引進的。
“臺里成立音像單位之后,資金不像以前那么緊張,我明天就寫個報告。”
“要是真買的話,我倒能提提建議,別花了不少錢,最后買幾部爛劇回來。”
“你小子又略懂了?”
“沒辦法,看的書多。”
李沐嗤了一聲,也習慣他這種風格了。
話說臺劇雖然有過輝煌期,但總體上跟港劇沒法比,冗長混亂,拍著拍著就崩——偶像劇除外,那是別次元的畫風。
臺劇徹底沒落之后,反倒放開了,出現一批好作品,《我們與惡的距離》。
有點像香港電影,沒落之后,新一代電影人起來,反倒涌現一些有銳氣的片子,《僵尸》、《老笠》等等。
買劇可以,還可以買臺灣配音后的港劇,最好再合作一下。
許老師最擅長蹭熱度,自然不會放過那幾部經典。
他不是不想自己搞,因為各方面條件都不足,缺資金,缺設備,缺技術。而且有些角色是命中注定的。
比如《新白娘子傳奇》,就算把軟硬件搞定了,除了趙雅之,也想不出讓誰來演白素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