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作品的力量,就是無論它拍多少集,都有人喜歡,并且愿意陪著他們一起變老。
用現在的話說,這叫情(quan)懷(qian)。
…………
當《胡同人家》大結局后,有再多的議論許非也不去關注。對他而言,這段故事已經過去。
四月末,許孝文莫名其妙的被兒子叫來京城,帶了存折和很多現金。
工行于1986年,在13個城市開辦了活期儲蓄異地通存通兌業務。以前轉移財產非常麻煩,全是現金搬運,現在雖然也麻煩,還歹方便了點。
老媽也把店里的收益取出一大半,剩下一部分資金做周轉。
而此刻,三口人在屋子里,許非鋪開一張報紙,上面有條新聞:“4月21日,在沈、滬、渝、漢、羊城、哈、深城七座試點城市開放國庫券交易。”
早在81年,中國就恢復了國庫券,發行極難,靠行政分配。當時人們都把國庫券,當成一種變相的長期儲蓄。
許非對娛樂、傳媒業很熟悉,剩下的靠看報紙,讀政策。有些機會錯過也就錯過了,但能做的,自然要干一票。
“這東西很簡單,四個字低買高賣。七座城市都有交易所,價格不同,您多翻翻各地的黨報,上面有開盤價和收盤價。比如盛京今天收盤95,魔都收盤110,其間就有15塊錢的差價。”
“我從盛京買,到魔都賣?”許孝文明白了。
“對,就這么簡單!”
“可這么容易的事兒,國家就讓你鉆空子?”
“不會犯法吧?犯法咱們可別干!”老媽擔心。
“放心,總行都說了,歡迎公民隨時買進隨時賣出。這就是鼓勵我們交易,而且還不用交稅,除了路費食宿,咱們純賺。”
他看老爸還猶豫,便道:“我要不是實在脫不開身,真就陪您去了。不過您一人確實麻煩,我以前那院子有個小孩叫陳小喬。會開車,機靈靠譜,您就帶他去,倆人足夠。”
“爸,機會難得!君子蘭咱都干過,還怕這個?”
一提君子蘭,悠閑數年的許孝文來勁了,“行,我就跑一趟!”
“這可不是一趟的事兒,起碼半年起步啊,不然賺不到大錢。”
“就算一年也沒事,反正你媽在京城,一天根本看不著。”
“哎,你又扯我頭上干啥?”
爹媽又開始吵。
話說1988年的國庫券大名鼎鼎,不少人靠這個賺到第一桶金,最著名的是楊百萬。
這貨叫楊懷定,魔都鐵合金廠的職工,被冤枉辭職,遂干起了倒賣國庫券的行當,一年多賺了一百萬。
突如其來的暴富,讓他非常惶恐,先跑去稅務局自首,被告知不用交稅。
跟著又跑到人民銀行問是否違法,也沒被搭理。
最后居然跑到公安局,以每月600元請了兩名公安人員當保鏢……
沒辦法。這年頭想掙點錢,經濟風險在其次,政治風險為首要。國庫券是相對風險最低,收益最高的一項。
許非從來沒想碰倒爺的生意,那不是一個階層的。
(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