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朔說的倍兒自信,老馬想了想,道:“這樣,一塊吃個飯研究研究。許非不開公司么,他最懂了。”
……
海馬工作室89年成立,最初只有12人。近年文學愈發不景氣,紛紛投奔影視圈,迅速擴張到四十來人。
沒有正經的辦公地點,常駐華都飯店1154房。
老馬很快把人攢到一塊,開了四桌,酒足飯飽后敲敲杯子,道:“安靜一下啊,今天主要兩件事。
一個資質問題。我們以前屬于黑戶,非法民間團體,現在相關規定出來了,照章辦事。準備掛靠在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名下,并在民政部門登記,正式定名為海馬影視創作室。”
“你等會兒,這個什么戰略研究會干嘛的?”
“聽說是個學術團體,啥都研究。那都不重要,反正掛靠了。”
汪朔站起來接著說,道:“第二件,《編輯部的故事》一炮打響,得再接再厲。我琢磨再寫一部情景劇,就叫《海馬歌舞廳》。
為什么選歌廳呢?因為歌廳這個場所更開放,三教九流什么都可以。我們每人一集,有沒有意見?”
“沒勁,一集二三百塊錢,犯不上費時費力。”
“對,忒少點。”
“回籠還慢,播出了才能拿到錢,等于白干。”
“……”
許非忍不住想樂,這幫作家太縮影了!都92年了,誰特么還清高啊?
梁左在他左邊,悄聲問:“你覺得怎么樣?”
“不怎么樣,情景劇要是沒突破,永遠在胡同的陰影下。”
“突破?”
“政治尺度、框架、演員、時代感,必須更上一層樓。”
梁左若有所思,劉振云從右邊湊過來,“許老師的意思,我們這次不行?”
“不是不行,掙點錢唄。”
果然,就聽汪朔繼續白話,“這次不一樣,我們自己策劃,自己拉投資,自己聯系電視臺,掙錢全是我們的。
大家都算有頭有臉的,認識什么公司啊,企業啊,盡快聯系聯系。比如成本一百萬,拉到五百萬,那就掙了四百萬。”
汪朔雖有號召力,但這種大事都挺謹慎。
“我們自己怎么拍?攢組誰會攢?”
“投資怎么拉?人家憑什么給你錢啊?”
“別累死累活干下來,最后分仨瓜倆棗的。”
嘿!
汪朔來氣,道:“不信我沒關系,專業人士得信吧?來來許非,你給講講,到底能不能賺錢?”
許顧問站起身,也敲敲杯子,道:“首先肯定一點,能賺,而且不少。
我簡單說說吧。
以前電視劇跟電影一樣,只有專門機構才能制作。今年放開了,企業也能拍,但得跟電視臺合作。
現在電視劇成本越來越高,公家經費有限,他們愿意拉進資金。而由于《渴望》造成的全國熱潮,企業都知道電視業紅火,也愿意往里投錢。
兩個問題。
一是行為定性,企業投錢,是宣傳產品、擴大影響力。他們自己不明白,制作方也不懂,就知道有這么個聯系。
這叫什么呢?我從胡同就開始做了,今兒給起個名字……”
他吐出五個字,“植入性廣告。”
(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