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道北宗丹法以“先性后命”為特征,主要經典是《道德經》、《清靜經》、《孝經》、《心經》等。主張儒、佛、道三教合一,即以“三教圓融、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北宗為太上老君傳于瑤池金母,金母傳白云上真,上真傳東華帝君王玄甫,王玄甫傳正陽帝君鐘離權,鐘離權授純陽帝君呂洞賓和明悟帝君劉海蟾,呂洞賓授輔極帝君王重陽,重陽授北七真。傳北七真即全真七子: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北七真”再傳有趙玄悟、尹志平、李志常、于善慶、宋德方、綦志遠、李志遠、趙道寬,以至于元時的陳致虛。
五龍禪師等人就是出自北全真,而且還是終南山祖庭。當初他們三人中算是五龍禪師地位最高,乃是李志常的執劍道童,而古木大師和南虹大師則是給五龍禪師打下手的普通弟子。當初李志常郁郁而終之后,五龍禪師等人熟讀佛教經典,以期能夠一雪前恥。可是在張志敬又一次大敗虧輸之后,全真教祖庭被毀,弟子流離四散,跟著師長的五龍禪師等人也被強行剃度,被逼入了佛門。他們在入了佛門之后在很長時間內沒有放棄報仇雪恨想法,想要找出動搖佛門根基東西。可惜造化弄人,他們在佛經中一一印證了當初在全真教所學的東西,他們的道行也因此增長了不少。可是令他們尷尬的是他們純正的道家根基卻全部轉化為佛門的了。他們是要怪當初全真教重陽祖師推行三教合一,還是要怪他們自己本人道心不堅?后來令他們對佛門真正皈依的卻是一個一起入了佛門的全真教長輩。這個長輩在入了佛門短短十年時間就成就了羅漢果位飛升極樂世界。這個長輩在飛升之前對他們說:“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又言道:“教雖分三,道則唯一。無論是道、是僧,還是儒。只要行使全真教的教義,遵守全真教的教規,就是全真門人!”所以道門中少了幾個道士,佛門中多了幾個和尚。一百年過去了,當初的小道士不見了,如今卻有了是凝結舍利子的五龍禪師、古木大師和南虹大師。
“這位前輩倒是道心通透!怪不得能夠短短時間飛升上界。”劉大嘴對那位的修行速度佩服不已。可要說對他的理論卻敬謝不敏。
五龍禪師是何等修為,佛門又是以心靈見長,怎么可能沒有發現劉大嘴的言不由衷?只不過一則是礙于悟真寺的眾人不好爭執;二則是修行到如此地步的人都是道心堅定之輩,怎么可能因為他人的幾句話而改變初衷。
“不知全真教如今留下的后輩都去了哪里?可有功法留下?”劉大嘴繼續追問。
“大部分去了南方。至于功法……”古木大師說的時候看了看五龍禪師,見他點了點頭便繼續說道:“我們三人當初只是剛剛筑基的入道弟子,只被傳授了《金關鎖玉訣》和《純陽功》。”
“不知有何玄妙?”劉大嘴好奇的問道。
“‘提金精上玄者為金關,緊叩齒者為玉鎖’,故書名《金關玉鎖訣》。乃是叩齒存神,咽津服炁,保養精血,培丹田氣,以祛病保身之法。”南虹大師接過話頭,為劉大嘴解惑。
“至于《純陽功》,我們只得了一個口訣,乃是純陽功修行法總綱,大概你也應該聽說過。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
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
陰陽生反復,普化一聲雷。
白云朝頂上,甘露灑須彌,
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
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是不是很熟悉?就是呂祖的《百字銘》!”五龍禪師調侃劉大嘴。
“禪師,你可真不厚道!”劉大嘴咧咧嘴笑著說道。
“哼哼,貧僧已經很厚道了!把全真教的《純陽秘典》總綱都告訴你了。”
“師兄,你也別再逗他了!他得了總比其他人得了好吧!”古木大師看五龍禪師還想繼續逗劉大嘴,就趕緊打斷他說到。
“你們覺得可以?”五龍禪師轉過頭問南虹大師。
“師兄,除了他還能找誰?他手下幾個弟子都是萬里挑一的,以他的人品我相信約出不了岔子!”南虹大師又看了一眼古木大師,看他有沒有反對。
“好吧!劉大嘴,接著!真是便宜你了!”說完便向劉大嘴拋出了一個玉匣。“此物是師尊所留,里面有大部分的全真教傳承,你幫我們選一個有緣人吧!其中功法你可修習,也可傳與弟子。不過若所傳非人,其中因果孽力自己擔著!”
你說為什么五龍禪師會將這么重要的傳承交給劉大嘴?一方面是想要通過此事了結與劉大嘴光暗曼陀羅法禁的因果,另一方面則是發現劉大嘴和全真教傳承的有緣人有牽扯,所以順水推舟給了劉大嘴,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