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伏羲的兒女除了洛神借洛水的水靈之氣復生外其他全都身死道消裊裊無蹤。并且復生之后的洛神若不是羲皇用血脈點化,她和羲皇的父女緣分早已斷的干干凈凈。人皇神農的幾個兒女雖然沒有下落不明,可也是九死一生。就拿他小女兒來說,年幼之時溺斃于東海,怨氣纏身化為半生半死精衛鳥,終日銜木石填東海,連親人都不認識。洛神和女娃落到這種下場,卻是為自己父親擋劫。人族因三皇五帝大興于世,自然壓縮了其他族類的生存空間。洪荒萬族哪個不是從爭斗中生存下來的,怎么可能乖乖讓出自己的利益。人族圣皇有天命在身他們不敢動手,圣皇子女就沒什么顧忌了,所以三皇五帝的子女一個個遭劫沒了下場。伯昌身負羲皇道體若是傳了出去,難保不會有膽大包天的人打主意,所以除了利益密切相關的人,伯昌根本沒告訴過任何不相干的人。
“那倒可惜了,我還以為小道士有天皇傳承呢!”忍大師有點遺憾。
“古往今來覺醒三皇五帝血脈的人何其多,又有多少得了圣皇關注……”
“也是!圣皇心懷天地眾生大愛天地,又怎么可能顧及私情……”忍大師長嘆一聲。“《未來星宿劫經》我已經破開禁制,你們兩個想要自己參悟,還是需要我給你們講解一番?”
伯昌和姬存希震驚的看了對方一眼,沒想到忍大師會想要給自己講道。“多謝大師,大師為我們講解就再好不過了!”伯昌趕緊道謝。
“你們坐下吧!我先為你們講講佛門修行。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句話也概括出佛門的兩種修行——小乘和大乘。獨善其身修行則為小乘。而所謂小乘是相對于大乘來說的,大乘不但自己要修行,而且要兼善天下,幫助所有的人都能修行。大乘并非與小乘對立,大乘之中必包含了小乘。”忍大師說到這里就停了下來問伯昌:“你倆可明白了?”
“明白了”伯昌和姬存希回答道。
“那就好,我們再說說佛門的修行境界。在佛門中分為小乘的果位與大乘的佛果。小乘的果位有四果;大乘菩薩的果位稱為“地“,菩薩十個果位稱為十地,真正圓滿菩薩六度萬行,完成的證悟果位,稱為佛果。在小乘四果中,修行者因為根器與因緣的不同,快者三生,慢者則六十劫方可覺悟證阿羅漢果,證悟的果位有: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四果圣者,斷除煩惱證果,只是自己覺悟;而佛陀不但自己覺悟,而且也能令他人覺悟,不但如此,他的覺行最圓滿。所以說佛門修行最高成就就是三藐三佛陀。”
“何為自覺和覺他呢?”伯昌問道。
“問得好!自覺是指佛陀自己覺悟,他覺悟一切法苦、空、無常、無我,覺悟萬法皆空,故成為正覺。佛陀不只是智慧上覺悟而已,而且德行也圓滿。覺他是指佛陀不但能自己覺悟,而且能令他人覺悟。比如證阿羅漢果的圣人,證果之后,知道覺悟是怎么一回事,但很多時候卻不懂得教導人,使他人覺悟;而佛陀是具有智慧的覺者,能運用各種善巧方便,度化眾生,令他人也覺悟,所以佛陀是自覺覺他的圣者。”
“原來如此!”伯昌恍然大悟。
“大師,我曾聽說過辟支佛。那辟支佛是什么佛?”姬存希也問道。
“辟支佛被稱為獨覺者。這些圣者在修行過程是‘不由他覺’,即不需要佛陀的教導,就可以覺悟。他們獨自修行,觀無常悟入緣起的涅盤,既是觀十二因緣而證得圣果。
辟支佛之所以稱為獨覺,是因為辟支佛沒有師長、沒有同學、也沒有弟子。他們智慧比小乘果位的圣者更高一籌。”
“原來如此,那大師如今是什么果位?”伯昌好奇的問道。
“我現在是辟支佛果位。我之修行一是‘靜中參悟,佛即我師’,二是‘專以慈悲愿力度世’。”
“難道大師沒有拜師,全憑自悟?”伯昌驚奇的問道。
忍大師點點頭笑而不語。看著忍大師一副高人風范,伯昌心中一群草泥馬飛奔而過,安安靜靜的聽忍大師講經。
“現如今中原地區的佛門有小乘的成實宗和俱舍宗,大乘有八大宗,即三論宗、禪宗、密宗、律宗、華嚴宗、天臺宗、法相宗、凈土宗。釋迦摩尼有八萬四千種說法,這八萬四千并非實數,而是比喻數量很多,而這些說法不是對所有人的,而是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