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就可以在不影響全國局勢的情況下,把這一小塊地方改造成糧倉,說到底楊信現在顧不上管別的。
他就是想方設法增加糧食產量。
扯其他的沒用。
他現在其實也可以說是在刀尖上跳舞。
造反,那就是天下大亂,就算最后能完成徹底的改造,這期間因為戰爭,饑荒之類帶來的人口損失,也不會低于一千萬,這個數字不可能再低,整個國家的糧食供應本來就處在一個危險的臨界線上,再一亂立刻大規模減產,他是人不是神仙,他不能憑空變出糧食來。哪怕今年他也玩的很危險,不得不自己親自在這里鎮壓,這樣才能確保今年的農業不會耽誤,但他不可能鎮壓整個國家,他現在一離開,那些文官士紳會立刻調動周圍軍隊瘋狂進攻紅巾軍。
然后整個鎮江常州這一年農業耽誤。
而水災會加劇減產,結果就是秋天這一帶大規模饑荒。
同樣常州府加鎮江府的饑荒,會引發整個江南缺糧,因為這里本來就是主要產糧區,然后更多人卷入饑荒,同樣少了這里的糧食,本來就缺糧的京城一帶會糧價暴漲,因為每年漕運的糧食很大一部分來自這里。
這樣連北方都會因此受到波及。
而且很快河北也會地震,實際上已經震了,冀東包括京城都遭遇地震,甚至同樣造成不少人死亡,只不過正值特殊時期,沒有御史敢說是他激怒上天,另外也不如南京這邊狠。但接下來六月還有一場波及整個河北和山東部分地區的六點二級地震,這場才是最狠的,緊接著還有徐州黃河決口,可以說這一年接下來從北到南災難不斷。
他不敢玩大了。
他努力這些年,終于把野豬皮趕回去,至少目前看是沒有威脅了,但天災才是最可怕的,沒有天災野豬皮算個屁啊,大明憑國力耗也把他耗死了,話說崇禎十四年,就連常州府都吃樹葉子了,這樣的天災并不是制度改變能夠對付的,糧食不增產說什么都沒用。
而糧食增產的首要一條就是穩定。
當然,還得開拓供應渠道。
“給你方姐姐去信,讓她送一批罐頭來,我要看看她做的怎么樣,另外讓她別管花多少銀子的問題,從今年開始葛沽那邊所有人都做罐頭,就是沒有要的也必須做,做完之后塞進地窖存著。必須保證質量,而且年底之前要做出至少一百萬斤,咱們也要深挖洞廣積糧了,另外送一批制罐和做罐頭的工人,再調一批拖網漁船,都送到舟山等著我過去。”
楊信對汪晚晴說道。
這可以說是最重要的補充手段。
接下來不僅僅是在北方,他還要在舟山同樣做這個,做完之后囤積起來,反正這東西也不怕壞,尤其是舟山漁場鯨魚多,正好拿鯨肉做罐頭,這兩年還勉勉強強能支撐。但三年后,從原本歷史上的崇禎元年開始,大明的天災模式正式開啟,南澇北旱東蝗西絕產,然后大旱逐漸取代一切,從西北開始向東擴散狀推進開,直到崇禎十四年進入全面大旱的巔峰。
也就是說從三年后開始,他就得面對無處不在的饑荒。
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整個大明萬里江山一片饑餓的號哭,現在的地震算個屁啊,那才是真正的天災降下,這最多就是提前喊一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