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嘉湖杭士紳組織的團練就八個營,每個營五百五十人,剩下還有一支五百人的騎兵,至于輔助部隊沒有,他們又沒準備出境作戰,在本土作戰運輸之類統統交給士紳們。
很顯然錢士晉要全力以赴,在這里安慰他哥哥的在天之靈。
“聽說他們那邊雇了個荷蘭人,還是上過這種學校的,跟著一個夷人名將學過打仗,還帶來了那個名將寫的一本兵書。”
楊寰說道。
“呃,還真有莫里斯的學生?”
楊信多少有些意外地說道。
不過莫里斯的軍校好像培養了一千多學生,有一個在軍中不得志的,拿本莫里斯操典跑到大明混飯吃也不是沒有可能,說到底荷蘭人就那點軍隊,莫里斯一輩子就想湊個兩萬四千人的完整版三線陣都沒能如愿。
不過眼前這個三線陣擺的還是有模有樣。
而且所有長矛兵全是半身甲,火槍兵全是胸甲,而且是胸前帶著折線有一定跳彈效果的,其實火槍兵完全沒必要,不過不給穿又心里發慌,所有就連楊信也都給配上。反正就一點五毫米,防弓箭而已,倒是長矛兵真正重甲,他們的半身甲都是兩毫米甚至更厚,基本上免疫弓箭,至于火槍……
那個聽天由命吧!
“說來咱們的隊伍的確沒他們整齊。”
楊寰說道。
蕩寇軍也已經列陣完畢。
蕩寇軍的營級組合與常安軍沒有區別,不同的只是楊信沒有布三線陣,而是把主力全都壓到一線,只在后面留下兩個營的預備隊,常安軍需要考慮一旦兵敗的撤退問題,楊信根本不考慮這個。
他后面是民兵區。
常安軍后面是無數正盼著他打贏的佃戶。
這一點有著原則上的區別,不過他的一線也略作修改,有兩個小長矛陣前出類似古二爺的線列,主要是戰場過于狹窄,他無法擺的太寬,再說這兩種陣型沒有什么太大區別。實際上所有這個時代的陣型都不是決定性的,最落后的西班牙方陣也一樣還在歐洲使用,呂岑戰役古二爺陣亡時候,他的對手帝**一樣還是擺出的西班牙方陣。
這年頭最關鍵的是不怕死。
“拿過來!”
楊信伸出手說道。
楊寰趕緊一招手,旁邊士兵立刻抬過一個巨大的銅皮喇叭。
楊都督擴音器升級了,以前那個小喇叭效果太差,所以又專門制造了這樣一個巨型的,專門放在一個木頭架子上,而且下面設計了俯仰結構,可以調節角度對準某個方向。然后楊都督走到喇叭前,先是調整一下角度,對準山下直線距離大概四百米外的蕩寇軍陣型,再深吸一口氣恍如包租婆般大吼一聲……
“兄弟們!”
他的吼聲瞬間震撼山林。
一大群鳥被驚得飛起來。
下面列陣的士兵們紛紛轉過頭看著山頂……
“哨長,侯爺說啥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