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圍觀者沒有不驚嘆的。
“現如今,莫非是闖王李自成的天下?”又有人問道。
“并非如此,闖王李自成被吳三桂聯合金兵打敗,自此金兵入關,改國號為大清,自入關以來已經歷九代,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同治,咸豐,光緒。”
言畢,眾皆目瞪口呆,都言,竟不知已經經歷如此多的世事變遷。
一干人邀請蠱去家中做客,蠱欣然前往,他們詢問以后諸君王統治時期發生的大事,蠱一一作答,滿座無不嘩然和唏噓。
待蠱與他們熟識后,才得知,這些人的先祖原是明崇禎年間的落難百姓,因闖王李自成與官軍大戰,故逃亡落難于此,對于朝代的記憶只停留在了崇禎年間。
村人把蠱安置在了一間最好的房子里,且每日三餐均有人來送上佳肴。黃昏時分,蠱站在門口,瀏覽四周,只見遠處青山綠水,鳥語花香,各家各戶均同耕同種,互幫互助。兒童和老人互相嬉鬧,其樂融融。“真可謂世外桃源啊。”蠱贊嘆道。
“真不曾想到,古書里的文案記錄竟然是真的,我倒是想一直留在這里生活啊,畢竟外面的世道越來越不太平,南北皆有戰亂,留在這里與世隔絕,有這樣質樸醇厚的人作伴,好不快活啊。只不過身為靈師,是注定漂泊的,待久了,我的體質是會聚攏靈的,一旦靈種打破平衡,這方世外桃源也就不復存在。是時候應該向他們告別了。”
村人聽說蠱要離開,再三挽留,見不能挽回,有長者說:“往此處行三里,有洞口,僅容一人通過,一直沿洞口走,不要回頭,聽先祖講,人若回頭,將被神靈吞噬,魂飛魄散,成為孤魂野鬼。等到見到光亮處,即為外界。”蠱點頭。
“敢問這里的人有出去過的嗎?”蠱問。
“有,只是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過。由是,這里的人都在私下里有一個不成文卻遵守的法則——村內任何人不可接近洞口,所以,我等不再想送,先生多多保重。”
“既如此,那在下告辭。”蠱行完禮,自上歸路。
正如村人所言,那洞只允許一個人通過,非常狹窄,四周漆黑一片,走了一段路途,蠱的瞳孔開始發亮,準確地說,蠱看到了“光河”,所謂“光河”,是只有具有靈師體質的人才能看到的黃色閃光,仔細觀看,會發現,那些黃色的光是由一只又一只類似于蜿蜒蚯蚓樣的發光蟲組成,它們是產生靈種的最初起源,也就是說,所有的靈種都是由它慢慢分化而來。“光河”看似美麗,其實暗藏殺機,在它的內里隱藏著吞噬人思想的守護者“質”,是一種可以偽裝自己的“光河”守護者,“質”維持著光河的基本平衡,同時對于入侵者往往吞噬思想,從而魂飛魄散,化作“光河”的養料。村里人所說的叮囑有一定的道理,不過有一點并不準確,那就是,凡人即使不回頭也會被侵蝕致死。而蠱身為靈師,對于“光河”早已熟知,蠱本身具有反抗抵擋“質”侵蝕的“蠱”,“蠱”是“質”的天敵,蠱正是被“蠱”這類黑暗之靈吞噬了右眼,才改名為蠱,才成為靈師。
終于,見到洞口的光,待出來時,只見洞口自動消失了,抬眼望一望周圍,又見到了那個大湖,它的周身全是彌漫的大霧,而它本身可以用肉眼看到遠遠的北岸,以及東西的盡頭,一點霧的痕跡也沒有。
“真是奇特的轉世之湖。”蠱話音未落,突然四周發出天崩地裂的巨響,大地震顫,如雷霆之勢,但見大湖一點點下沉,直至完全無影無蹤,再一會兒,濃濃的大霧忽然消失,四周陽光普照,在大湖的地方,升起了一片森林,森林之間有羊腸小道若隱若現。
蠱癡愣愣地看了一會兒,忽然笑了起來:“我來尋找轉世之湖的時候,走得就是這條道路啊,經過的就是這片森林啊。”
蠱看向那片森林,那條道路,感嘆:“這世界之中果然有一個地方被稱為‘世外桃源’,那里與世隔絕,那里民風淳樸,那里其樂融融,那里沒有硝煙與戰場,那里也是一個奢侈的夢,不過有生之年能夠一覽那里的風土人情,此生也沒有憾事了,這一方神秘之地,連自然之神都在刻意保護,看來真的有些私情了呢,無妨無妨,如果長此住在那里,恐怕也會助長自己的無知和淺薄吧,以后,再也不能見到這‘轉世之湖’了吧,這世界果真有我人類無法解決的奇異之事,還是時常有顆敬畏之心吧。”
說完,蠱緊了緊后背的木匣子,走向那條羊腸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