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你這樣說,還是本大人的錯是不是?!要得取靈酒的,是當今皇帝陛下,你的意思是皇帝陛下錯了?”
“大人,小的就是死,也沒有這樣的心思啊。大人!”呂汝哀嚎著辯解。
“罷了,罷了,都是為皇上辦事,我們都是一條船上的螞蚱,呂大人你說是不是?”
“張大人言重了,小的替張大人做事,就是替皇上做事。”
“話說回來,靈師門近年來是越來越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了,仗著先帝的免罪令,茍延殘喘到現在,朝廷已經夠給他們面子了,他們竟然敬酒不吃,那我張某可要好好送他們幾杯罰酒。”
“大人,小的安插在靈師門的眼線傳來消息,靈師門這幾個月大有招兵買馬的趨勢,門人已經是先前的兩倍有余,總部眾已經達到千余人,再加上各路的靈師齊匯靈師門,總人數已經超過萬余。”
“你的意思,我明白,靈師門大有謀反之意,即使他們并無此意,照這樣發展下去,到最后,也怕是有口難辯。我們可以在這上面做文章,你提供的這個消息是否屬實?“
“大人放心,絕對沒有半點差池。”
“門人增加,再加上近年來,朝廷索要靈酒,他們的新掌門以破壞靈界平衡為由,連一滴都不給,皇帝陛下仁慈,沒有追究他們,只是為了給皇上尋找靈酒,我們這些做臣子的可是操碎了心。現在他們竟然廣收徒眾,如果給他們冠上謀反的罪名,皇上絕對不會再姑息他們了。”
“呂汝。”
“小的在。”
“你先退下吧,明日我將親自拜見皇帝陛下,要讓皇上徹底打消對靈師門仁慈的念頭。”
“是。”
第二日凌晨五時左右,眾大臣在太和殿外安靜等候同一個人的來到。
不一會兒,一頂黃色轎子,被四個太監抬著,一點點地出現在眾大臣的眼中,來到太和殿門前,轎子落地,太監急匆匆地打開護簾,從里面走出一個人,這人面色清秀,頗有仙風道骨之感,身穿皇服,一步步地走進太和殿。此人正是同治皇帝。
又過了一會兒,里面的陪侍太監喊出嘹亮的聲音:
“皇上有旨,早朝啟,宣眾臣子入朝議事。”
門外候著的左右大臣,級別由高到低依次進入太和殿。
(太和殿內)
“眾位愛卿,今日早朝可有要事?”
一個大臣匯報手中卷宗所述事宜,稟報說,西南地區發生洪災,需要賑災救民。
同治帝一聽,面露愁容,說道:“今年各省的糧食產量都不多,勉強維持自省的口糧,估計拿不出u多余的糧食,對于此事,眾大臣可有良策。”
張安近前一步,說道:
“皇上,上個月宮中殿宇失火,為修復殿宇,工部雖然一省再省,但是在戶部的案頭上仍然有兩百萬兩白銀的花費,再加上今年江浙地區遭受蝗災,桑田受損,絲綢業受到影響,無法達到去年的盈利收入。國庫空虛在所難免。”
左右大臣都說:“確是如此啊。”
“不過,皇上不必擔憂,臣有一策,想請皇上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