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美國人壓根就不知道這兩個國家到底在哪,甚至給他們一副地圖他們也找不出來。
更關鍵的是,他們只看到了傷亡數字和花了多少軍方,戰爭帶來的好處他們卻一點沒看到,加上經濟危機。民眾對美軍高昂的軍費開支已經非常非常不滿了。
本杰明為什么會以最年輕的候選人一路碾壓成為總統?
還不是因為他迎合了絕大多數美國人的心意。
上臺之后,本杰明就以居高不下的支持率讓所有反對者只能避其鋒芒。
別看對比幾千億的預算,50億很少。可要注意,這可是本杰明上任的第一年,他可還有四年任期。而且如果他做的不錯,非常可能連任……
更別提,那些預算都是有主的。少了50億,那就必定有人要少拿。
誰也不希望自己的經費被砍。
軍火商尤其不希望,畢竟訂單減少可不僅僅意味著利潤減少,更意味著股價會跌!這才是最不能容忍的。事實上自從本杰明宣誓就職之后,各大軍火商的股票就開始緩慢而堅決的下跌。
搞的那些軍火巨頭都開始紛紛游說國會兩院希望能夠駁回總統的預算案。
可還是那句話,現在本杰明就代表了民意。民意希望削減軍費,那些兩院議員也不可能真的和民意對著干,雖然美國的選舉人制度決定了他們是精英治國,民意干擾沒那么明顯,可他們也不可能真的完全不在乎。要是像歐洲那些普選制(一人一票)軍費降的還要狠。
(可以稍微百度下兩者的區別,很有意思)
再說了,美**方雖然影響力很大,但也不可能一手遮天,他們不可能代表所有政治勢力的利益。既然軍方預算減少,那么也就意味著其他人就能多拿。自然有一幫人站出來支持總統。
所以一來二去的,導致本杰明占據上風,預算案通過了。
既然已經是既定事實,那么就只能從別處想辦法。
怎么想辦法?
當然是從其他人身上搶啊。
于是原本還一起對抗總統的各大軍火集團,立刻開始把矛頭對準了對方。
這才造成了各大軍火公司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都把自己最新最好的產品拿出來,搶奪訂單。
斯塔克自己舉辦的博覽會,自己沒怎么準備新式武器,結果被對方捷足先登了。據說托尼·斯塔克和斯塔克集團董事會都非常不爽,正憋著勁找補了。
可這又引來了另外一個問題。
美國這個地方什么政治派別都有,渴望和平反對戰爭的政治團體更是不少。
現在一群美**火公司把那么多殺傷性武器擺出來,自然惹的這些團體不爽。
于是抗議就開始此起彼伏,那些軍火大佬當然不會在意這些抗議,這種抗議實在太常見了,可芝加哥警方不能不在意啊,要是真出了什么極端分子搞出一些事,他們得背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