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仙四處轉著,忽然看見一道有些熟悉的背影,走上前去,輕拍那人的肩膀,笑道:“子尋兄?”
那人回過頭來,露出一張清秀俊朗的面孔來,卻不是孔攸又是誰?見到許仙之后頗為驚喜道:“漢文,你怎么會在這里?”
許仙笑著反問道:“難道我不能來嗎?”
“漢文兄這是哪里的話?”
孔攸笑道:“只是沒想到會在此相遇罷了,自上次舟上一別,就再也未見過漢文兄你,在下倒甚是想念。”
許仙聞言一笑,視線卻看向孔攸手里握著的書卷,道:“子尋你這是準備買些什么書?”
孔攸晃晃手中書籍,道:“無非是些經史子集罷了!”手里拿的卻是一本前朝《詩風》。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許仙無不感嘆道,“多讀書確是一件良事。”
這卻是他有感而發,讀書雖然不一定能夠成為如孔孟一般的智者,但最起碼能令人擺脫原始的愚昧,心而知之。而若是沒了代代文化的傳承,這千年的香火延續只怕也要斷絕,又哪里來的家國天下?
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就在于人有智慧,會思考,動物卻只是單純的憑借本能行事,而書籍正是通往智慧大門的康莊大道,多讀些書總沒有害處。
孔攸還未說話,就聽一人的聲音從側面傳來,“好一個‘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公子倒是道出了個中精髓!”聲音聽來卻有些熟悉。
許仙回頭看去,只見一個身材高大,體型略有些發福的中年男人正朝自己這邊走來,正是之前在云鳧島上見過一面的蘭書坊主李正興。
李正興闊步來到許仙二人身前,饒有興趣的打量了兩人幾眼,目光最后落到許仙身上,笑道:“公子適才所言極有道理,雖只短短兩句,卻言明了讀書的萬般好處,當真妙哉!”
又一拱手道:“在下乃是這蘭書坊的坊主李正興,還未請教兩位公子名諱?”心中卻在默默品味適才的那兩句話,只覺言簡意賅,且明如白話,朗朗上口。雖然稍顯功利了些,卻實乃不可多得的勸學之言。
兩人連忙拱手回禮,各自報了姓名,那書坊坊主李正興聽聞面前這兩人竟是此次錢塘縣府試的前兩名后,自是十分驚訝,又忍不住多看了許仙幾眼。
同為文學中人,對于許仙的大名,李正興早就有所耳聞,除了府試案首的身份之外,最為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他的那幾首詩作,皆是膾炙人口,雅致不凡,說是可流傳千古的名篇也不為過,心中極為佩服。
而捫心自問,他是絕做不出‘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這樣天馬行空的詩句來的。
心中愈發好奇,能作出此等詩句的該是怎樣的一個年輕人,時常想要見上一面,沒曾想竟會在自家的書坊當中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