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室當中,燭照生煙,畫壁染紅。
許仙起身,手中執酒,來回踱了兩步,便自詩上心來,吟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一詩吟罷,室中陡然一靜,緊接著就響起雷鳴般的喝彩聲,群人轟然叫好,這些人本就飲了不少酒,早有醉意,此刻乍然聽得如此佳作,更是激動的言不能表,手足亂舞。
一人拍案贊道:“妙哉妙哉,此情此景,再得許兄此詩相襯,真是平生一大快事!”
“爆竹聲中,除舊迎新;春風送暖,桃換舊符。許兄此詩必定流傳千古!”
諸人望向許仙的目光中滿是驚嘆之色,但更多的卻是一種敬佩,若說一個人一生只得一首佳作還可說是偶然所得,然而許仙所作名篇又豈止一首,無論是自表心志的《石灰吟》,還是那首浪漫飄逸的《把酒問月》,再到今夜所作,誰又能再說他只是偶然呢?
千百年后,諸人皆化黃土,歲月更迭,萬事皆休,唯有如此名篇,必定流傳千古,如長夜中的璀璨星辰,永恒不滅。而許仙的名字也會隨著這些詩篇永被后人銘記。
知縣楊大川看著眼前的這個面貌清逸的年輕人,忽然心有所感,遲早有一天,許仙的名字會烙印在每個大乾人的心中。
普天之下,無人不識。
宴至酣處,眾人都覺盡興,等到散席之時,已經是后半夜,一群人三三兩兩結伴散去,有那酩酊大醉,不便行動之人就在酒樓住下。
許仙一個人走在回家的路上,身影在燈火中忽明忽滅,天地間一片靜寂,風中隱隱有歌聲傳來。
街上多了些硝石的味道,反而更令人心安,各家各戶燭火通明,照虛不滅。
回到百草園時,姐姐姐夫還未入睡,除夕之夜守歲,縱有睡意也被心中對來年的美好期許所沖散,于是一家三口圍坐在桌案前,吃些瓜果糕點,說些日常小事,其樂融融。
黑暗漸漸褪去,陽光刺破云層,金鱗片開,遙遠的東方泛起魚肚白,一輪紅日冉冉升起。
許嬌容將滿桌狼藉收拾一番,便就去做飯,新年伊始的第一頓飯自然是餃子,除此之外,還有些雞鴨魚肉,自然大大滿足了吃貨許仙的口腹之欲。
清早拜祭過祖先牌位之后,許嬌容便隨同李公甫去長輩家里拜年,這般禮節卻是少不得的,否則的話就會被鄰里認為不通人情。
許仙卻并未跟隨,按照當地的習俗,男子不成家,便算不得真正成人,不用去拜年。而許仙自幼父母雙亡,祖輩是從其他州縣搬遷過來,喬居在此,親戚也無幾人。
等兩個人走后,許仙也沒了顧慮,就在院中修行起來,其實自他開辟紫府之后,體內的真炁便就開始自發吸納天地之力,運行周天,幾乎沒有一刻斷絕,他的修為也隨之水漲船高,以一種緩慢的速度增長著。
這種變化雖然微不足道,但卻實實在在的發生著,誰又敢忽視呢?
小小的院落當中,一道赤色的劍光縱橫來去,宛若游龍,所過之處,空氣似乎都被劍氣割裂,發出輕微而悠長的細弱爆鳴聲。
天光普照,樹影婆娑,許仙隨手一招,赤淵劍便化作虹光飛回他的手中,這時他右足后退半步,身體略微前傾,手中之劍于身前橫掃,空氣中頓時劃過紅月般的光芒,劍吟陣陣,正是一記‘平沙落雁’。
那本《千奪劍經》許仙早已爛熟于心,這些日子以來沒少練習,倒也頗有所得,一些較為簡單的劍招已經能隨心使出。但同真正的用劍高手比起來仍是差了十萬八千里,不過他也不心急,這世間哪有一口氣吃成一個胖子的道理?總要留給人進步的時間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