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不多時,一群人便已來到這次文試舉辦的地點,正前方,廟宇起伏連綿,黃墻紅瓦,殿宇重重,鱗次櫛比,有不少香客來來往往,臉上全都帶著虔誠之色。
而在這寺廟當中,臨湖之所,一座十三層的藏青色佛塔巍然聳立,直入青冥,莊嚴而神圣,正是赫赫有名的雷峰塔。
寺前的草地上早有諸多匠人在忙碌的布置筵席,桌椅等物,在為著幾日后的文試做著最后的準備。諸人魚貫而入寺中,迎面處就是一尊青色寶鼎,高近丈許,鼎中插著三根拇指粗的香燭,緩緩地燃燒著,釋放煙氣。
周圍行人往來,除了有那上香的香客之外,更有不少游客,凈慈寺盛名遠揚,乃是佛教寶剎,吸引了不知道多少善男信女。一群人在寺廟中閑游,穿過大雄寶殿,千佛閣,羅漢堂,就來到一處寬闊的院落當中,芳草萋萋,只有一口破舊古井,無言的訴說著歲月的流逝,卻是傳說中活佛濟公用來運木的運木井。
兜兜轉轉,不知不覺便來到臨湖之處,西湖水在陽光照耀下泛著淡淡的金色,波光粼粼,訴說著無言的意趣。
一面足有一人高的青色的石壁屹立在湖畔,映著湖水波光,光影閃爍,正是名傳天下的‘詩壁’。古往今來,不知多少文人墨客,留痕其上,名傳千古。
靠岸處,卻有一行七八名身穿青袍,袖口處繡著銀色樓閣印記的年輕士子迎風而立,似在欣賞湖景,聽到腳步聲后向后看來,見到許仙一行人,當即走上前來。
為首一名面色白凈的年輕男子拱手笑道:“在下王明浩,乃是揚州明云書院的士子,他們都是在下同窗,不知諸位兄臺是?”在他身旁,其余人亦紛紛見禮。
白鹿書院眾人聞言連忙拱手回禮,郭遠鈞笑道:“原來是明心書院的諸位兄長,實不相瞞,我等都是此地白鹿書院的學生。”
許仙站在一旁,這明心書院他有所耳聞,是揚州城內的一家官學,倒也有些名氣,曾一連出過數位大儒,只是近些年來有些頹勢。即便如此,仍是此次參加文試的十八所書院之一。
“原來是白鹿書院的各位兄長,果然俱是一表人才!”
聽到郭遠鈞的介紹,王明浩面色微微變化,呵呵笑道,“我等早從揚州出發,剛到此處不久,本想著探幽訪勝,沒想到卻巧遇諸位,真是一大幸事!”
書院一群人連道不敢,相互寒暄一番,就在這湖畔駐足而立,憑望西湖之景,說些儒林之事,倒也悠閑。許仙垂手而立,對眾人的討論毫無興趣,除了修煉,再沒有能令他感興趣的事。
一群讀書人聚在一起,無非談些經史子集,詩詞歌賦之類,王明浩對身邊眾人笑道:“這西湖如此勝景,若不吟詩一首,豈不可惜?我素聞這凈慈寺中有‘詩壁’一面,在下雖不才,卻也愿斗膽留詩一首。”言罷便走到詩壁前,微一沉吟,就從旁人手中接過筆墨,揮毫而下,頃刻之間便得一詩。
眾人看去,見其所寫詩篇,乃是‘黃云縹緲南屏山,綠水潺湲七里灘。碧桃零落折云澗,為吟詩倚遍闌干。’這四句,不禁紛紛叫好。
王明浩所寫詩文,雖然只是簡單的景物羅列,但意境卻極悠遠,寥寥幾詞便將美景勾勒于人前,端是難得。而能在如此短短片刻間,就作得這樣一首詩來,更足見其才學之厚,若非有深厚的文字功底,絕無可能得此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