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將試卷收去,距離第二場開考還有好長一段時間,許仙干脆將隨身攜帶的被褥在考房中鋪開,側身躺了上去,閉目養神起來。
大乾的秋闈試并不像前世的那些古時朝代一般,三場考試,每場考上一天,中間再休息一天,而是三天連在一起,考生吃喝拉撒,包括睡覺在內都要在這小小的考房當中,時間安排的極為緊湊。
許仙考前就曾經暗自吐槽過,這秋闈考試的時間不知是誰安排的,怎么看都有些不合理,居然這么多年沿襲下來,都未曾更改。
很快,第二場考試開始,這場考試主要考政用,考生試著分析各種案例,并作出判案結果,有些類似于后世考試當中的申論一項。
第三場考試也是如此,主要考策論,探討國計民生方面的問題,比如哪里的大壩走了水,該怎樣治理等等問題,考生就自己的見解向朝廷獻策。
其實秋闈試已經是朝廷對于人才選拔的第一步,自然要開始著重于這些治理國家方面的問題,等考生再過了來年的春闈,定下進士名次,就正式成為國家的儲備人才,每個月領著俸祿,安心呆在家里等著朝廷召見,派下職位就是了。
反而是士子們平時用來騷包泡妞,展現文才的詩詞歌賦,雖然同樣在考試的類別當中,但占用的比例同府試相比要縮減了不少。
試卷發下,許仙便開始執筆作答,一心沉浸在其中,渾然不知時間過了多久,許仙本就才思敏捷,再憑借著兩世為人的經驗與見識,眼光獨特,總有這個時代的古人所沒有的想法,在政用和策論兩項上,仍然有不小的優勢。
他雖然平日里不甚用工,但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的書多了,寫出來的東西雖稱不上千古流傳,也是花團錦簇,難得筆墨。
填詞,政用,策論,詩詞歌賦。
秋闈試主要考得就是這四個方面的內容,可以說許仙在每一方面都有著優勢,中舉對他來說,實在不是什么難事。
三日時間一晃而過,許仙倒不覺得如何難熬,答完題之后就在考房當中修煉,如此往復,不知不覺間就到了秋闈試結束的時候。
隨著一聲清脆的鑼響,最后一張試卷被收走,許仙將各種東西收拾好,背著竹笈出了考房,四下一望,一眾考生神色各不相同,有的皺眉苦苦思索,有的垂頭喪氣,有的則是為自己疏漏之下審錯了題而懊惱不已。
似許仙這般神情悠然的,倒是一個也沒有,更有那身子骨虛弱的考生,在考房里呆了這三天的時間,出來的時候兩腿打顫,面色蒼白,幾乎都站立不穩了,一副病秧子的模樣,看的許仙暗自好笑。
其實每次的秋闈試中,不乏有考生考完之后就害了一場大病的情況,畢竟這連續三天的考試,說起來簡單,但真要熬下去,對精神和身體的負擔都是極重,難免心力交瘁。
尤其是那些‘高齡’考生,身子骨更是堅持不住。
許仙心里這般想著,就見到不遠處的一處考房當中,一個頭發花白的老頭被人抬了出來……終于再也忍耐不住,笑出聲來。